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审计署再度"体检"政府性债务 为经济转型升级打"预防针"

2013年07月30日 07: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务院正式要求审计署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全方位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是希望通过此举发挥审计部门的免疫功能,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因此对居民和企业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水平。”中国审计学会理事、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教授郝振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为其债务数额大、隐性风险高而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这是继2011年后,政府性债务迎来的又一次大摸底。业内专家判断,此次审计行动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影响正面,一旦风险得到清查,不仅能够减少各种估算的干扰,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隔离、消化,并且有助于未来在对风险的控制与处理上达成一致意见。

  2011年,审计署首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又组织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进行了“抽查”。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公告,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今年6月,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审计报告时提出,地方债风险不容忽视,关键要摸清底数,加强监管。

  “由于中央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手段严控地方债务,这也逼迫各地采取更为隐蔽,甚至是不计成本的方式寻求债务援助,如一些地方通过信托、融资租赁、BT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现象突出。”民族证券分析师高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部分地方还通过造假方式来规避债务监管,这种掩盖或逃避债务监管的做法无疑加大了债务风险治理难度。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表示,财政部正在部署关于政府债务规模的调查,将地方债分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分门别类,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再通过研究制定一些制度,开一条正道,堵住歪门。

  “最重要的还是应赋予地方政府新的造血功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下一步,还要从‘根’上阻止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行为,对具体投资项目,进行甄别核实,防止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现象卷土重来。如果地方政府发展战略合理,即使负债率高一点,风险也可控。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审计署再度“体检”政府性债务,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了“预防针”。(证券日报 徐科)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