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小微融资贵与难将长期存在

2013年07月29日 08:30   来源:经济导报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比融资难更为突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与难,政府应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市场及政策层面搭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巡视员狄娜在济南经信大讲堂谈及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时表示。

  融资贵更突出

  对于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狄娜毫不避讳地表示,中小企业都是超常发展的,却面临着成本与所有制的双重歧视,因此融资难将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永恒难题。

  狄娜介绍说,目前全国共有 1445万家中小企业,计入个体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后,数量达到 4000余万户。但由于高昂的单体成本和难以预估的不良风险,银行哪怕上门去向大企业“劝贷”,也不愿满足排队“求贷”的“草根民企”。银行资金每年增量并不多,又要增加利润,所以只能做大不做小。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单体成本高、风险比较大。自 2009年以来,融资贵比融资难更加突出。银行采取向中小企业多发承兑汇票的方式,使得中小企业陷入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利润变利息的恶性循环。”狄娜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 4月份对全国部分中小企业调研的情况看,银行为降低风险采取以价补量的方式,增加金融票据发放,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上涨30%-40%。

  狄娜表示,我国小微企业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所有权经营权“二权合一”,大多企业只能通过个人经营性贷款支持运营,难以享受政府扶持政策;二是“三无”,即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与规模;三是两种出路,即高科技创新型的“小巨人”和劳动密集型的“小伙伴”。目前要重点支持的就是这些“小伙伴”。

  联合扶持尤为迫切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品要做集合,通过‘打包’降低单体成本,同时服务要做平台。”狄娜告诉导报记者,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的结合,按照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周期,以不同的融资方式扶植,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越来越宽松。

  狄娜认为,银行应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化和网络化的方式批量提供信贷服务;还要通过平台,比如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供应链融资和商圈,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在一起。有了产业背景,信用半径就更短,监控和交易成本就比较低。

  针对银企“供需错位”情况,银行和监管机构也在尝试一些解决办法。狄娜透露,当前四大国有银行开始尝试将小企业“打包”搞批量贷款,降低贷款成本。其次,国家政策性银行“有钱没腿”,正好与商业银行“有腿没钱”优势互补,以合作的方式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

  “还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将‘草根金融’与‘草根企业’相匹配。小微金融服务市场广阔,但仍有待升级。”狄娜表示,目前国内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现象比较普遍,但缺乏后续资金来源和准备金制度。同时,作为金融类服务机构,其税收等目前均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对待,尚不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而且小贷公司“天窗”太低,再融资率需要提高。

  狄娜建议,小额贷款公司可引入大企业闲置资金,既能帮助后者运作资产,又可缓解自身资金来源不足。还可通过同业拆借解决资金,同业工会也可做其资金供应商。

  “当前建立小微企业社会化金融体系,特别是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的联合扶持尤为迫切。”狄娜说。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