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悲观情绪继续发酵 债券投资稳字当头

2013年07月27日 14: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7月以来,“钱荒”冲击逐步缓解,债券市场持续表现低迷,一些关键期限利率债收益率近期更意外地再度逼近年内高点。与此同时,在资金面谨慎预期、信用债评级下调事件频发、中证登出台质押式回购新规、机构持续去杠杆等多个不利因素冲击下,近期大量中低评级信用债遭遇抛售潮。

  分析人士表示,在央行货币政策方向难以出现根本性变化、未来较长时间内债市资金面环境依然难言乐观的背景下,债券投资的低迷局面仍将持续。

  债市“弱不言底”

  在宏观经济保下限政策预期不断强化、主流机构对于资金面预期依然趋于悲观且债券头寸持续去杠杆的背景下,7月以来债券市场表现弱势,一些关键期限利率债收益率水平频频创出年内新高。

  就近四周以来市场收益率的表现来看,利率债收益率曲线整体陡峭上移,偏冷的一级市场新债发行不断带动二级市场长债大幅调整。其中,10年期固息国债利率一度升破3.73%,这一水平已经回到6月20日资金风暴高峰时的年内最高水平。固息金融债表现略好于国债,但其收益率也同样出现大幅走高,浮息金融债的点差也出现明显上行。整体而言,截至本周,7月以来利率债市场近几周的颓势格局仍在继续深化。

  而在最受个人投资者关注的信用债方面,二级市场信用债收益率水平也不断出现明显向上平移,且近期一级市场信用债发行利率的大幅走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存量信用债的估值水平。

  来自交易员的消息显示,近期多只1年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均在7%以上,二级市场上短融价格不断遭受打压。另一方面,在本轮信用债市场的深幅调整中,高低评级信用债之间的信用利差也大幅扩大,高评级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明显小于低评级品种。

  负面预期持续发酵

  近段时期债市疲弱背后的主要原因,可以基本归纳为经济基本面风险削减,资金面负面预期不断发酵,以及市场在去杠杆、回避低评级信用债等因素推动下的供求失衡等三个方面。

  首先,在近段时期高层关于保下限、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短期内经济继续超预期下滑的概率正大幅下降,这给债市投资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其次,随着金融机构持续去杠杆,相关流动性管理加强、对备付率的要求提升,推动市场资金价格上行压力不减、资金面预期持续趋于负面;第三,信用债市场近期频频遭遇评级下调、央行启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证登颁布回购新规抑制了基金等机构对低评级信用债的需求等因素,也加大了市场整体的抛售压力。

  在银行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债券基金等高收益理财资产近两年持续大力配置的信用债市场上,市场风险偏好正遭受重大打击。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尤其是7月以来信用债评级遭受下调的情况大量涌现。截至7月17日,今年以来共有73家企业上了“信用评级调降榜单”,其中仅7月第二周就有25家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被调低。在近期评级下调大潮来袭的背景下,市场对中低评级信用债风险的担忧在加剧,相关现券的估值也随之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中证登目前正在向市场征求意见的《质押式回购资格准入标准及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的实施细则》中,将现券折算比例与评级调整、评级展望挂钩,这一回购新规一旦实施,也将给一些中低评级的信用债估值水平带来冲击。分析人士表示,信用债市场近期不断出现的负面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给相关机构的信用债投资带来难度,相关资产组合近两年不断坚持的“收益为王”的投资策略,将不得不被迫进行调整。

  投资策略稳字当头

  在债市“好年景”逐渐远去的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债券投资未来需稳字当头,在具体品种上可重点关注中高等级信用债。而投资于债券基金、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则需调低收益率预期,加强对债券市场尤其是一些信用债风险的关注。

  宏源证券、海通证券等机构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带来信用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结构分化。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信用产品定价将分化,未来信用债投资需坚持安全至上,高评级、长久期信用债更具安全边际。

  光大证券认为,产业债中公用事业、煤炭、采矿、部分中游制造等可重点关注,而重资产的电解铝、有色、重化工、光伏、造船等则建议规避。

  本轮市场剧烈杀跌后,市场心理的完全修复仍需较长时间,除非央行释放明显放松信号。考虑到二季度末许多大型机构几乎将上半年的投资收益全数损失,相关机构仍然面临全年业绩考核压力,四季度市场或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