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80后成投资总监 "下海"被淹经历成应聘敲门砖

2013年07月27日 10:40   来源:北京日报   孙奇茹

  几周前,1985年出生的唐晨,刚刚被任命为集团科技产业中心投资总监。两年前勇敢“下海”创业,一年前半途搁浅,曾经饱经风雨的创业经历成了他事业发展中的一块“敲门砖”。

  2011年初,唐晨,这个北大医学部药物化学硕士毕业的年轻人,离开了已工作了一年的某大型清洁能源企业。

  “和大集团相比,小创业公司的创新速度能让技术更快地落地。”带着年轻人的冲劲和激情,唐晨“另起炉灶”,开始自主创业。在创业公司里,他负责为团队联系投资、市场,另两个合伙人则负责技术研发。与IDG、红杉资本等著名创投公司接洽后,唐晨为团队争取到了200万元的投资和一块免费使用的厂房土地。一切就位。

  然而,因为厂房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犯下了难以弥补的错误,加上股权分配意见不合,三个合伙人却不得不在一次理性的谈判后,和平“分手”。

  从白手起家到得到数百万元投资,从荒地上平地而起到生产线开动,唐晨的这艘小船在创业的大海中遨游了一圈,最终无奈搁浅。

  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虽然创业梦按下了暂停键,唐晨的事业发展却踏上了新台阶——企业关闭仅一个月后,他就得到了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经理的工作,年薪高达数十万元。

  “你认为一个科技公司是什么样的?”“自己开公司和做雇员有什么差别?”面试投资经理的职位时,唐晨后来的老板——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的老总们并没有提出太多投资业务的问题“刁难”他,而是对他的创业历程十分感兴趣。

  在创业阶段,为了接近客户,唐晨曾提着公文包只身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等沿海城市。一个月的时间,住宿、交通、宴请客户,他只有3000元可以支配。记不清啃了多少个面包,住了多少夜简陋的青年旅馆,公司终于成功获得了两家上市公司的试用订单。一次次上门拜访IDG、红杉资本等创投机构、投资公司和民营企业家,唐晨愣是让这个“除了一身技术一无所有”的团队,吸引到了数百万元的资金。

  听完他的故事,老总们坚定地聘下了这个脸上还带着淡淡书生气但言语和眼神却充满说服力的年轻人。

  “自己淹死过一次,才知道水有多深。”在唐晨看来,曾经历过一次创业历程的他,对科技公司的理解有了很大的不同。“做公司不是一个好的‘Idea’(创意)或一个拿得出手的技术就能成功。”“创业人员既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得提前做好‘过冬’和遇到重新创业的打算。”

  凭借对科技创业公司的理解和公司的平台,唐晨带领的投资部门,从海外挖掘引进的留学人员创业项目“潞翔能源”,后来在中国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投资的高精密激光气体分析技术,也获选为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成了价值不断飙升的“明星企业”。

  像唐晨一样,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被招聘单位另眼相待的情况不在少数。

  在大三、大四时期创办了高校水果直销网站“六亩地”的袁艳春,在创业失败后应聘武汉的一家国企时,也因为其独特的创业经历、成熟稳重的谈吐而被公司多个部门“抢着要”。中关村一家年营业额数千万元的信息安全科技企业人事经理透露,除了技术、学历这种“硬件”,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已经被不少同行看做不可多得的“软件”条件。“创过业的大学生,不管成功与否,大都能吃苦、干事踏实又有远见。”(记者 孙奇茹)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