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成都涨停板敢死队 背后站的实际是券商

多数“敢死队”都因赢得炒股比赛而声名大振,其后被券商挖掘成为操盘手
2013年07月23日 08: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朱雷

  

  制图 李潇雪

  @华西都市报:“涨停板敢死队”的高手们往往因赢得炒股比赛而声名大振,之后发行私募、讲课、卖软件,其“商业价值”被充分开发。银帆投资基金经理王涛,就曾多次出现在炒股比赛中。券商营业部则从比赛中广泛挖掘高手,请他们操盘,或与他们合作开发产品,敢死队们则通过提取高额佣金获得高收益。实盘大赛今年2月,2012年获得私募基金冠军的银帆3期基金经理罗委出席的一个“顶级私密聚会”,票价就高达18888元/人。银帆王涛成都也举行过各种炒股比赛,高手们纷纷亮相,你唱罢后我登场。“由于这些比赛持续时间都比较短,能够冒出头的,往往都是玩超短线的‘打板’的。”成都一私募人士老姜表示。

  解读“敢死队”为何转型阳光化?

  制造牛股,那些连拉无数涨停,短短 几 天 就 涨50%甚至翻倍的股票,是“涨停板敢死队”发掘出来的。短短十余年时间,他们就完成了由屌丝到高富帅的转变,身家由几万元膨胀到亿元以上。

  “成都涨停板敢死队”,发行阳光私募,立刻获得私募年度冠军,傲视全国成百上千位私募基金经理。这些笼罩在“敢死队”头上的层层光环,让人们对他们的神秘感到好奇。(本报财富潮7月18日曾报道。)

  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7个涨停板就能赚1倍,从1万到1000万,只需要10次翻1倍。如果‘打板’这么神奇,高手们只需闷声发大财,怎么还会到处吆喝着卖私募产品?”

  在长期研究“涨停板敢死队”操作手法的圈内人士小林看来,“打板”是有资金量限制的,一两千万可能还很有效,再往上走就很难。因此,涨停板敢死队的成员们,如果有了亿万身家,也很少是单纯通过打板来达到的。“单纯靠炒股赚到身家上亿,至少得10年每年都赚钱,成都几百万人炒股,放在股票里上亿的就只有4个。”

  “那些高手们,背后都是有团队给他们运作的。”跟踪研究涨停板敢死队数年之后,小林下了这样的结论。

  成名 炒股比赛初显身手

  炒股比赛,是“涨停板敢死队”找到推手的一条路。

  A股历史20余年,专业媒体、券商、评级机构、投资公司等,组织着大大小小无数次炒股比赛。为何这些比赛层出不穷,因为高手们往往通过赢得比赛而名声大振,接下来便发行私募,讲课,卖软件,其“商业价值”被各路人马充分开发,自己也赚到盆满钵满。

  3个月收益500%

  杨永兴,可能是炒股比赛中发掘出来的,最出色而又最神秘的一人。2007年,他参加某实盘大赛,只用了短短3个月,就把630多万初始资金炒到3948万,收益率高达524.57%,同期沪指涨幅为40%。两年后,他发行产品“策略大师”,该产品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净值增长率193%,私募产品业绩排名第10名。然而,很快,“策略大师”就清盘了,杨永兴也从此隐身。市场人士纷纷分析,规模太大和市场环境不如前两年,令杨永兴难以再创奇迹,很可能是他不得不遁身的重要原因。

  曾频繁现身炒股比赛

  2005年,外号“金牌炒手”的王涛亮相于此次成都的某次炒股比赛。

  那么“金牌炒手”王涛,和银帆1期基金经理的王涛是否是同一人呢?

  王涛是炒股比赛的老手,2004年,这个名字出现于某炒股比赛,并由于成绩优秀而接受专访。当时,他表示1999年开始炒股,但成为职业股民是2002年的事。2011年前后,这个名字又连续两年出现在某次炒股比赛。据知情人老张透露,这个王涛,确实就是后来银帆的王涛。

  不过,成都举行的炒股比赛,也曾出现过不那么靠谱的高手。2007年1月4日至2月14日,成都某次实盘大赛中,阮杰在20个交易日中以91.4%的惊人收益夺得冠军。当年底,他就发行首款阳光私募产品,名为鑫鹏1号,募集规模5700万元。这款产品在其后3年跌去70%,令阮杰被口诛笔伐。

  造富

  与券商合作发行产品

  “如果你做得好,市值增长得快,营业部的资料上会有提示的。”小林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虽然罗委频频参加炒股比赛,但最终发行产品,其开户的营业部花了大力气。

  券商营业部广泛挖掘高手,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只要你做得好,就不可能‘隐藏’下去。”某券商营业部高级管理人员老余告诉记者。

  代客理财并不为法律所允许,但一开始管理并不是那么严格,券商发掘股市高手,给他们融资,甚至帮他们拉客户,高手们做出更大的交易量,券商营业部就能赚取更多佣金。

  “高手们直接或间接操作的账户,所缴纳的佣金,券商营业部是给高手们提成的。”小林透露,“比如某个成都高手,发家是靠给别人的账户操作,赚了分成。他手下有一堆下单员,开了一堆账户,做高频交易,拿佣金的返佣。”

  近几年,法律更加健全,上述手法逐渐被淘汰。现在的券商营业部多采用新的方法:比如挖掘出高手后,邀请他们与营业部共同开发投资组合产品,限量向普通客户开放,每日仅允许一定量资金跟踪产品组合操作,参与选股的高手则分享到佣金利润分成及其他增值服务。

  “这种产品的佣金费率可以收到千分之三,客户认为收益有保障,可能会接受高佣金费率,营业部则由此获得更多佣金收入。”老余表示。

  2008年至今,市场出现了无数次反弹,长则大半年,短则两三个星期,但大家所期待的牛市始终没有来临。券商们一方面要面对熊市大幅减少的交易量,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佣金战,千分之三的佣金率降低到千分之一,经纪业务收入越来越少。

  有条件的券商,不得不去想其他的办法,比如,转型成“财富管理型营业部”。

  某券商营业部老总马先生,一心想把所管理的营业部改造成“财富管理中心”:“营业部是靠天吃饭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股票经纪业务的佣金,现在这些收入都在减少。营业部要寻求升级,就要打造成财富管理中心,发行各种立足于证券市场的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他告诉记者。

  基于这种观点,不少营业部挖掘股市高手后,帮他们发行阳光化私募产品,把产品卖给投资者,或者做专户理财等业务,如银帆近期也做了不少专户产品。这样,即使投资者对股票一窍不通,也能被拓展为券商营业部的客户。“还能赚到私募交易产生的佣金。”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券商要最大限度挖掘客户的价值,如提供配资,这成为很多“敢死队”的“杀手”。“江浙一带能1比4地配,你有5000万,借给你2个亿,再加上高额利息,下跌还不到20%,你就被平仓了,一分钱都没了。”职业股民老方告诉记者,“很多做涨停板的,就这样被干掉了。但是如果赚了20%,你的财富就翻倍了,这里面的诱惑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不少高手积累财富到某个阶段后,便发现了技术分析的局限性,他们走上了另外的道路,比如成都圈内知名的“肖大脑壳”肖海东,比如圈内少见高调的刘睿。种种方法中,有玩中线的“价值投资”,也有股指期货,可谓百花齐放,其演绎发展,颇令人玩味。


(责任编辑:代思聃)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