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早晨8时左右,部分微信使用者表示,其微信账号无法登录、无法刷新“朋友圈”以及无法打开微信网页。截至22日14时,仍有部分用户反映称“时断时续”。
一时间,“微信遭遇黑色星期一”在微博上迅速成为焦点热议。网友纷纷吐槽“没有微信的日子里,不仅影响正常工作、耽误日常沟通”,甚至还会“心里发慌”。专家表示,微信用户规模逐步扩大,但发生“无法连接”等故障,对于微信等新兴社交平台的安全规范亟待加强。
微信故障令众多网民陷“社交障碍”
22日早晨,在北京工作的邱女士和往常一样,进入办公室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里有什么新鲜事。几次尝试之后,微信“朋友圈”却迟迟没有反应。抬头看看同事,邱女士发现,大家都一脸错愕地盯着手机屏幕,微信“不动了”!
“微信怎么了?我的账号无法连接……”微信突如其来的“故障”,让众多使用者“不知所措”。在新浪微博上,从22日早8时开始,网友就陆续“爆料”,反应微信无法登录、无法刷新“朋友圈”,也无法打开微信网页等情况。
微信团队随即发布消息称“服务器出现基础网络故障”。部分网友留言感慨:“原来如此呀,怪不得今早一片安静。有点小不适应哦!”“当微信上不去的时候,才知道这些东西已经融入了生活。”
邱女士或许还算幸运。对于依靠微信进行日常沟通、办公的用户来说,突如其来的“微信服务故障”,着实让他们“惊慌失措”。网友“Dav-炬”留言表示:“突然登录不上,差点把事情耽搁了……。”
网友“新月-xinyue”说:“微信故障导致太多损失了!有想过多少人靠微信与外界联络吗?”网友“雷雷兰兰”留言称:“微信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把它作为与客户交流的工具,突然出现故障,损失怎么办?”
还有部分市民感慨,微信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忽然服务出现故障,整个人“心理空落落的”。在北京外企工作的刘宝卫说道:“今天的事情太可怕了!第一次有种‘和全世界失去联系’的感觉,心里好空虚!”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事件折射出,微信这一社交工具已经具有某种“社会公众属性”,其“安全可靠要求”已经超越简单的“商业责任”。
微信宕机谁之过?
针对网民的种种猜测担心,微信团队22日9时26分发布消息称,故障由“服务器基础网络故障”引起;一小时后,微信团队发布微博称,是“网络原因”造成服务故障情况;在11时左右,微信团队微博称,“机房两路光缆出现硬件故障”导致服务出现问题。
12时19分,微信团队又发布声明称,服务故障是由于“市政道路施工导致通信光缆被挖断,影响了微信服务器的正常连接”,并称抢修需要更多时间。但直到下午2时,部分用户仍在微博平台上抱怨微信服务“时断时续”。
随着微信服务发生“大面积连接故障”的消息在网上不断发酵,网友与业界人士对“微信的服务器承载力、安全性和运营维护”纷纷提出质疑。网友“尚山右水”不解:“微信居然没有应急容灾备份,难道就一个服务器?想想就可怕,这要耽误多少事啊!”
微信团队在确定事故原因上的“含糊其辞”也增添了外界对“微信遭运营商钳制”的臆测。就此,三大电信运营商急忙站出来表态。
中国联通客服回应说,只要能使用QQ说明手机网络正常,微信故障只能咨询腾讯方面。中国电信客服则直接在语音提示中表示,“微信无法登录故障与电信服务无关”。中国移动客服的回答是“微信服务正在系统升级,无法登录并非移动公司网络所致”。
到2012年底,我国微信用户规模已经接近四亿。有内人士指出,移动互联网兴起,使得各类智能终端数量呈现几何数量级的增长,给通信基础服务的技术安全可靠性带来更大考验,对相关技术平台维护、监管提出更多挑战。
新兴社交平台公共管理机制待加强
一个拥有数以亿计用户的信息沟通平台,却因为“挖路铲断光缆”“服务器故障”等问题而长时间大面积中断。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事件折射出从产业到国家层面,对新兴社交平台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标准应该尽早提上日程。
根据公开信息,进入2013年以来,微信平台曾多次出现故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尽管在全球范围来看,微信使用的OTT技术仍不够完善,但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规模的增加,只有从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层面对微信等新技术平台的安全进行规范,使之达到相关‘电信级服务’的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用户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专家认为,作为微信的运营、管理方,微信团队应当在服务上有所提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指出,从新兴业态角度来看,微信仍处在发展期,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但出现问题,企业本身应当积极应对。
姜奇平认为,鉴于微信“故障”波及面非常广大,因此不能将“微信”与一般小软件相比较。“对于故障、漏洞的‘纠错’速度实际上反映出相关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高低。”姜奇平说,事件提醒微信团队本身应当加大软件安全可靠性方面的提升。
姜奇平指出,对于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按照国外相关经验来看,市场竞争可能会有效提升相关企业的“紧迫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