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马云在外滩国际金融峰会演讲,称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他说:“今天的金融,确实做得不错,没有今天这样的金融机构,中国的经济3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但是靠今天银行的机制,我不相信能支撑30年以后的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在演讲的最后,马云特别提出:“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为自己金融圈里自娱自乐、自己赚钱的。”
无独有偶,创新教父史蒂夫·乔布斯始终坚持,要像个门外汉一样思考。他的创新总围绕着三件事:用户体验、极简和细节。乔布斯以门外汉的身份观察消费电子行业,当他看到其他品牌的手机充满缺点,于是不走寻常路,推出iPhone,夺走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像个门外汉一样思考,往往是推出颠覆性创新的催化剂。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银行业往往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运作。以企业融资为例,一家企业有融资需求,找到银行。银行的公司部接待了企业,了解到企业有海外贸易,随即请该行贸易融资部加入。由于涉及外汇业务,银行的国际业务部又介入。如果企业想通过网上银行实时查账,这家银行的电子银行部介入。一家企业同时与银行的四五个部门打交道,每个部门只了解一小段业务,令人匪夷所思,但在国内却是很正常的事。
对此,圆石金融研究院高级副总裁沈颐辰有过一个比喻:国内银行提供的服务,看上去很多,有鼻子有眼睛。但是,是不是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放在一起,就等于有了人的思维?显然不是。零碎、单一的产品,表明银行仍然站在自身角度看问题,缺乏“外行人”的视角。
银行怎样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答案并不复杂,那就是提供别人无法提供的服务,带来不可复制的用户体验。这两天,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劲一篇内部讲话在圈内流传,主题竟然是“我们要上火星”。他提出,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过的,以超常思维研判产业之终极形态,在别人没做过的领域里创新,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力,就能冲出一片新天地。
“上火星”这一夸张的说法,是对互联网时代竞争者不按牌理出牌、不按套路创新的形象描述。看来,在群狼环饲下,银行像外行人一样思考还不够,最好要像外星人一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