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报大戏正式开场 华平股份赢得“开门红”

2013年07月15日 06:4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李智 实习记者 贾丽娟

  7月13日,“2013年中报第一股”华平股份(300074,收盘价20.33元)如约交出了半年佳绩,为今年的中报大戏赢得“开门红”。

  实际上,在7月初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时间表曝光后,中报行情也就正式开始,西王食品、汤臣倍健披露预增公告后股价应声大涨;智云股份、向日葵宣布中期高送转方案后也受到资金热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个多月中,上市公司陆续披露的公告将成为影响个股,甚至是整个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业绩和高送转依旧是最耀眼的两条投资主线。

  华平股份业绩同比增133%/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2013年中报披露安排,华平股份成为首家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上周末,华平股份发布了其上半年成绩单: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84.28%,实现净利润约0.42亿元,同比增长133.49%。这份不错的业绩,也为今年的中报行情迎来“开门红”。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在2469家A股公司中,已有25家发布中期业绩快报,1457家发布业绩预告,共计1482家,占比超过六成。发布预告的公司中,预增、略增、扭亏、续盈的公司有838家,占比57.52%。其中业绩预增(即净利润增速上限超过50%,或没有给出增幅区间但明确表态大幅增长)的为237家,仅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的16.27%。

  另外,约有222家公司业绩预亏,有104家为首亏,其中包括超图软件、英唐智控、星河生物等多家创业板公司。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本周(截至7月20日)内将有十多家公司陆续披露中报,深市的盛屯矿业、圣阳股份中报将于16日披露,沪市的首份中报将由安琪酵母在18日呈上。近期备受瞩目的东方财富,则将在20日披露中报。

  三行业整体预喜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报预告中,不同行业间的分化迹象十分明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一些行业不但整体预喜率高,且一些公司的增长幅度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公用事业、医药生物、家用电器三个行业。

  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截至7月13日,公用事业行业共有47家公司发布中期业绩预告,其中39家预喜,占比近83%,稳居本次行业排名的前列。除业绩扭亏的公司,共有6家增幅超100%,三维丝增长达10倍,国投电力增长更达56倍。同时,大连热电、桂冠电力等公司成功扭亏。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业绩大幅上涨的公司多为火电企业。光大证券认为,短期来看,行业的整体向好主要受益于煤价大幅下跌,火电盈利大幅提升。

  医药行业一贯是机构的宠儿,此次业绩预报也没有令投资者失望。在发布预告的104家公司中,77家预喜,占比74%。其中京新药业、华神集团、京城医药增幅均超100%,康芝药业和独一味增长超过200%。对此,国信证券在年中策略报告指出,“未来5~10年中国医药市场有望演绎美国市场1980~2000年黄金成长期,中国医药板块的中长期估值相对合理偏低。”据报道,有调研显示6月份私募基金加大了对医药板块的配置。

  此前“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利润率不容乐观,但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已开始显现在公司报表中。此次发布预告的38家公司中,有28家预喜,占比达七成以上。其中海信科龙、TCL集团、华意压缩、同洲电子的增长率均超过100%,深康佳A预增292%,蒙发利更是增长达600%。

  “高送转”人气旺/

  众所周知,每年中报行情除业绩外,“高送转”也是炒作的另一主线,今年亦不例外,上周两只披露“高送转”预案的个股均受到了资金追捧。

  7月2日,智云股份宣布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46.69%~905.86%的同时,也透露了中报10转10的预案,随后迎来了连续两个涨停。7月3日,向日葵宣布预计中报分配方案为10转12股,同样迎来两个涨停板。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年报,上市公司中报公布高送转计划的数量较少,更易引起资金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推出“高送转”方案的公司,多具有一些相同特征。如智云股份、向日葵等绝大多数推出 “高送转”方案的公司在2012年度均没有进行送转,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均有限售股解禁。如智云股份实控人谭永良持有的3245.1万股将于7月29日解禁;向日葵实控人吴建龙以及香港优创国际投资等持有的逾3.3亿股限售股,将于8月27日解禁。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如果“高送转”方案能提升股价的话,对缓解即将面临的解禁压力有明显好处,并且对于持有解禁股且有减持意愿的股东来说,也乐意看到这样的利好。

  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在经历了近期的反弹以后,一些小盘股价格相对偏高,除了关注高送转以外,更要注意股价是否有足够的业绩和成长预期的支撑。另外,对于一些方案公布之前股价快速拉升的个股,最好谨慎对待。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