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6月进出口双降 17个月来首次负增长

2013年07月11日 06:31   来源:北京晨报   

6月进出口双降 17个月来首次负增长

  6月中国进出口出现“双降”。中国海关总署昨日公布数据,6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3.1%,为17个月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也是2009年10月以来44个月里的最低值,同时,进口下降0.7%。当月贸易顺差271.3亿美元,收窄14%。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汇率、劳动力工资等出口成本在持续上升;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国内工业生产放缓,抑制原材料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是中国外贸遇冷的五大原因。

  “这些因素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郑跃声说,今年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外贸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工夫,力争稳住我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总体份额。

  在汇率方面,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加大了企业出口的难度。

  海关的贸易统计是按照进出口的金额统计,因此商品的价格对海关统计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商品价格下降是今年外贸统计中值得关注的新因素。

  据郑跃声介绍,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世界经济逐步下行的态势当中失去了有力的支撑。6月28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276.1,这是年内最低的数据,这个数据较今年2月份的305.6的高位下降了9.7%,我们测算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已经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其中今年6月份当月同比下降了3.9%。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大宗原材料均价出现了明显下降。

  对于此前“热钱”对外贸数据的扭曲,郑跃声表示从5月份开始,这一现象基本得到遏制。目前内地对香港出口的统计反映真实的贸易情况。

  生意难做,外贸企业期待更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此,郑跃声表示,目前还没有关于下半年是否会出台新政的消息。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两难或多难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需要企业、政府共同采取措施努力。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的根本出路在于调结构、转方式。

  数字难看 意义看好

  海关总署昨天公布6月份贸易数据,其中一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以香港为最终目的地的出口累计增速为74.2%,1至4月下滑至69.2%,1至5月又降至54.9%,到2季度末累计增速已经降至42.7%。

  遥想上半年三四月份境内对港贸易出现激增时,一些乐观人士曾认为,这是出口企稳的迹象,但事实很快被证明并非如此——超高的增速源于对赌人民币升值的套利贸易虚增,没有真实存在。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联合高压监管之下,这种套利贸易很快不见了踪影,对港贸易增速,尤其是出口由此直线滑落。

  贸易水分被挤出,虽然数字是难看了,但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却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净出口作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在经济分析者和政策制定者眼里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出口总是能获得比进口更多的关注,国家的扶植政策也大多倾向于出口,这一方面造成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造成国际间越来越多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这些贸易摩擦在贸易繁荣时或许不足畏惧,而一旦处于逆境之中,马上便能起到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作用。

  而今,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战略,但转型与升级不是自发就会实现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生产、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企业,只要存有一丝传统生产模式的生存空间,他们也许就不会主动冒着风险进行转型,因此必须要通过环境的变化才能加以催化。

  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们本可以借助全球贸易环境巨变的力量而加快推动出口转型战略,但不幸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错过了那次机会。这一次,我们不再选择饮鸩止渴,而是选择以短暂的阵痛换取涅槃重生的机会,闯过这一关。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