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泸首发个人理财报告 与影子银行划清界线

2013年07月09日 14: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上海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联席会议近日发布了中国首份地区性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行业报告———《2012年上海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概述》(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上海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5760.72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37.46%。上海地区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规模占全国的比例保持约14%。报告也特别强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影子银行存在重要区别。

  报告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银行各类理财产品均向监管部门报告,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被纳入监管部门的监管统计口径,运行情况需要定期报送监管部门,产品明细也需要报送央行,纳入社会融资的口径,而影子银行则完全不受这些约束。

  对于比较敏感的资金管理问题,报告并没有回避。报告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基本不采用杠杆运作,只是运用一定程度的期限错配,而期限错配是几乎所有财富管理行业投资的重要特征之一。

  金融学者孙兆东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是表示,此前“钱荒”和“钱慌”本质上是影子银行与银行“货币争夺战”白热化的结果。对于银行来讲存款准备金缴存的压力和影子银行的资金分流是影响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经历上个月的银行流动性风波,影子银行一度成为众矢之的,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金融的不稳定因素。一位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监会年初已经为银行理财业务正名,明确银行自主开发管理的“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都不属于影子银行范畴。今年3月,银监会发布了规范理财业务的“8号文”,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很清楚,信息披露也逐步完善,具体的规模和投向监管层都有掌握,只是信息不完全对外界公布。而影子银行则是游离于监管之外,利用复杂杠杆结构,运作信息也不透明。

  在近日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影子银行也成为热门讨论话题,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积极看待影子银行的声音。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表示,尽管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信贷问题,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是积极的。中国的“影子银行”没有杠杆或证券化,应该说比发达经济体的“影子银行”安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也表示,“中国的‘影子银行’实际上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妖怪,它是现有金融体系上催生出来的产物,填补了银行体系业务的很多空白,用得好的话,对整个经济发展来说能起到积极作用。”

  孙兆东则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影子银行发展过快,监管滞后导致影子过长。影子银行导致资本化过量,助推了货币资产化,因此货币的结构性问题也就出现了,如治理不好风险将凸显。(农村金融时报 张超)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