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发债20亿元没一分进入实体经济 有专家分析称——
近期,针对总体流动性充裕而实体经济依旧疲软的困局,管理层多次表态要盘活资本存量。6月底,银行间市场上演罕见的“钱荒”,央行一改往日做法,对银行间流动性趋紧“坐视不管”,这也被解读为规范金融风险、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尝试。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银行还不敢轻易更换贷款流向,一些创新型的企业仍然难以获得新贷款。业内预计实现信贷存量盘活需要至少5年时间。
我国M2(广义货币)规模世界第一,超过百万亿元,但却有不少企业难以获得贷款,6月银行间市场甚至发生“钱荒”。对此,管理层表态要盘活资本存量,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企业:
银行抽贷将带来灭顶之灾
海润光伏总裁杨怀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企业最害怕的不是双反,也不是国内市场的一时打不开,而是银行忽然抽回贷款。整个企业的资金链会忽然断裂,企业倒闭。”
但银行抽回资金的动作目前还没有在实体经济体内再次明显出现。目前的银行贷款主要流向地方政府债务平台、房地产市场、央企国企和同业拆借。而想要撬动这四大块的资金非常困难。同时,创新型的企业想要在钱荒当前新获得贷款,难度是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银行不会轻易放贷给我们这些刚刚冒起来的企业。一是因为我们没有什么抵押品,二是因为我们是个新兴行业,赢利前景并不确定。”主业为外贸服务网上超市的广东广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林海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
银行:
承认企业贷款整体收缩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此外,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普遍偏高也成为了业内的共识。这些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如果转向民间融资的话,平均利率水平会高达30%。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业务相关负责人徐女士表示,“具体哪些行业收紧,哪些行业未变,暂时还没有收到总行的通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整体信贷肯定会偏紧。”
深度调查
资金利用效率低源于
资金空转、“借新还旧”、产能过剩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资金利用效率低导致了有效投资不足。
原因一 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
目前相当多的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但这部分资金有些并未投入实体经济。比如某大型企业要发债20亿元,业内人士透露这其中的途径是:找有关系的企业分销几个亿,然后找证券公司承销余下的十几亿元。证券公司进而向银行同业拆借到余额。而相比于投资实体经济,企业更倾向于发债募集到的资金进行高收益的金融投资,如买理财产品等。 因此银行资金实际上是在同行内空转。
原因二 企业借新债还旧债
当前企业债务负担积聚,“借新还旧”的现象突出。粗略估算,当前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为65万亿左右,占GDP比重超过120%。据IMF报告,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已处于低位。2011年,中国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至60%。资金进入相关行业很难获得收益。
原因三 部分产能严重过剩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大量负债高、“大而不倒”的僵尸企业出现也是流动性充裕未能带来实体经济恢复的重要原因。
专家热议
瑞穗证券亚太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
盘活存量资本关键在于产业调整
瑞穗证券亚太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要想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首先要找出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递减的原因。实际上,导致当前货币政策传导失效的是结构性矛盾,即尽管流动性看似供大于求,但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诸多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存在借新还旧的现象,以及国有企业获得廉价贷款并未进行投资反而投入信托等原因,流动性充裕并未刺激有效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讲,是结构性困境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显然金融能做的实在有限,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关键在于产业调整。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用好“增量” 首先要调信贷结构
下半年企业的贷款状况能否获得改变,银行的信贷结构将如何调整?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用好增量”,首先要调整信贷结构,比如,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肯定不是国家政策鼓励的,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小微、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方面信贷支持力度则需加大。“盘活存量”,则需要降低“存量”当中信贷为主、占比较高的局面。
广东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任志宏:
建信用评级平台
让资金有所选择
盘活存量资本要做何准备?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任志宏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有一个让市场充分竞争的过程,这样企业才能赛出个甲乙丙丁,银行才有机会选择值得信赖和看好的企业并发放贷款。否则,让银行忽然从大企国企中退出,银行一时去哪里找到更合适的借贷对象?其次,要让各种信用评级的平台建立起来,商业银行才能看到各种债券的价值区别,进而议价交易,让资金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进入到前景预期最优的企业中去。第三,货币存量要全面盘活,意味着货币链条要拉长,各种金融资产要证券化,以把银行体系外的资金运转起来。这也需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至少需要5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