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马光远:盘活存量是货币政策真正拐点

2013年06月25日 07:4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在经历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爆表”的恐慌之后,周末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仍然强调: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应该说,在目前诡异的市场氛围下,央行能顶住各方面压力,以勇气和魄力面对市场的喧嚣和恐慌,不妥协,的确难能可贵。事实上,不难判断,时下发生的所谓“钱荒”并非真正出现流动性枯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截至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 2的余额高达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远高于年初制定的13%的目标;而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也高达9.11万亿元,同比增加3.12万亿元。也就是说,总体而言,货币供应不仅没有收紧,反而仍然处于较宽松状态。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是信贷规模快速膨胀,另一方面是银行出于盈利考虑,要么通过“扭曲”操作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信贷,要么通过大量包括信托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表外业务,增加了杠杆和风险。而影子银行以及各种理财产品一旦出现大面积危机,中国出现金融系统性崩盘的风险并进而将经济拖入深渊将不可避免。

  正是看到中国银行业资金错配引发的“大河边上无水吃”和一系列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风险的资金空转现象,管理层事实上早已酝酿货币政策的变局。从年初开始整顿信托、理财产品、平台贷业务等影子银行的风险,到4月掀起债市核查风暴,再到6月外管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都意在挤压中国银行业的高风险业务,降低资金杠杆,避免最终出现雷曼兄弟般系统崩盘的惨剧。继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将防范系统的金融风险列为今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在5月13日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又指出,“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紧接着,在6月8日主持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李克强再次要求“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直至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金八条”明确强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政策基调。这一切,都在明确地向市场喊话:靠信贷刺激增长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毫无疑问,中国货币政策的要害在于资源的错配而不在货币供应不足。多年以来,大量资金因为种种原因只在金融体系内进行自我交易的循环游戏,不仅资金使用效率低,而且引发很多寻租和高杠杆行为,使得金融短缺和货币放水同时存在,推高了系统金融风险。盘活存量的重大意义在于从总量上控制信贷规模,改变当下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低、在金融领域自我循环空转的状态。正如外媒所评述的,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监管层发动了一次压力测试,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试图逼迫各大银行将资金从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投向实体经济中潜在的优质资产,以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资本错配问题。

  盘活货币存量,是中国货币政策的真正拐点,这不仅仅在于解决金融资源的低效和高风险问题,更是为结构转型和解决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匹配正确的融资政策,并真正改变中国资金廉价和错配的状况。要真正如此,在顶住经济下滑压力和阵痛的同时,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快包括利率市场化、设立民营银行、打破金融垄断等改革,消除资金寻租和错配的制度土壤,真正推动中国金融业转型。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马光远:盘活存量是货币政策真正拐点

2013-06-25 07: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