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45家城商行面临转型新突破 出路在于"三个面向"

2013年06月20日 16: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刘诗平

    城市商业银行被视为我国最活跃的一个银行群体,几年来发展速度一直领跑银行业。但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结构性洗牌和发展新拐点,145家城商行发展进入关键期,面临着转型的新突破。

    最活跃的银行群体

    城商行是我国金融业中颇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其前身为各地的城市信用社。从1995年成立首家城商行开始,相继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组建。当时,城商行均面临管理体制不健全、风险处置不彻底、支付风险较突出等问题。截至2003年6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078亿元,不良贷款比例约为17%。

    近十年来,城商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有效控制和化解了数千家城市信用社积累的金融风险,而且资本实力、盈利能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国145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达13万亿元,从占银行业总资产的5%升至9.4%,不良贷款率从17%降至0.83%。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几年来发展速度一直领跑银行业的城商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落后于股份制银行。新形势下,城商行发展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发展面临新挑战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城商行年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获选为第一届常委会主任的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认为,目前,以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为代表的新一轮金融改革全面启动,中国银行业再次面临结构性洗牌和新发展拐点。

    他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加大:一是利率市场化将深刻改变银行业竞争格局,冲击银行传统盈利基础,对中小银行带来致命冲击;二是金融“脱媒”不断挑战银行传统融资中介地位,时刻冲击中小银行的客户资源;三是资本监管日益强化,考验中小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四是经济转型期的潜在风险,增加了中小银行发展的不确定性;五是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支付方式带来挑战。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金融危机以来超常规信贷投放形成的风险暴露,最近的表现是不良贷款的反弹。一方面社会要求银行继续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其风险又有所暴露,支持经济增长与管控金融风险之间如何平衡,对城商行来说是个严峻挑战。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一方面压缩银行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利率频繁波动市场风险相应增加。此外,同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脱媒”,对银行来说都是挑战。

    “面对各种挑战,人们关注城商行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有这种忧患意识倒是好事,它有助于激发城商行斗志,去应对挑战。”杨再平说。

    转型成共识:出路在于“三个面向”

    业内人士认为,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要求我国金融业创新经营思路,转变经营模式,谋求在新的宏观审慎监管环境下的生存空间。同时,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银行必须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城商行必须加快战略转型。当前,战略转型是中小银行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闫冰竹说。

    杨再平表示,城商行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贴近地方,对地方知根知底,决策机制较好,决策快、反应快,劣势是相对较小、分散。城商行转型迫在眉睫,必须根据自身优势,确定转型方向,面向地方、面向社区、面向小微。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要求,城商行必须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小微、服务社区居民的市场定位,做到立足本地,防止求“大”;立足简单,防止求“全”;立足稳健,防止求“快”。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导向,利用创新推动发展转型。

    “当前城商行发展进入关键期,突破口就在转型。”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城商行的天职就是服务小微,要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发展;重视社区金融的巨大潜力,深耕本地市场,下沉业务重心,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发挥创新精神,突出经营特色,探索产融结合的特色化经营模式。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