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怎样才能保证低收入者有房可住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8月14日 13:16
    日前,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立完善城市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以下简称经适房)制度,提出了宏观指导意见和具体计划安排。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针对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最令人鼓舞的文件,如果《意见》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则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状况,将得到有效改进。

    通观《意见》,其最核心的指导原则,就是明确了政府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问题上的责任。无论廉租房制度或经适房制度,其建设规划、资金来源、土地供应、资格审核等各种资源配置、市场调节,都全部由政府提供和控制。舆论不断呼吁政府对解决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困难方面承担主要责任,终于在这份《意见》中得以明确。

    这样的明确,既是政府责任的归位,也是改变目前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措施之一。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与住房供应市场化相伴生和相互补偿的,必然是政府对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责任的承担。保证“居者有其屋”,是民主政府必须承担的道义责任。而与此同时,在目前住房市场价格一路飙涨,而政府调控屡不见效的情况下,如果由政府主导提供的廉租房、经适房,能够满足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则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将有望得到部分缓解,不断推高房价疯涨的动力被部分释放,房价或许有望走出越调控越涨价的怪圈。

    当然与以往的各种政策一样,仅靠一份《意见》,并不足以实现让低收入家庭都有房可住的目标,需要大量细致甚至艰难的工作。比较让人有信心的是,《意见》并非一份泛泛而议的文书,保证目标落实的各个环节,《意见》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定。

    保证低收入家庭都能住进廉租房、经适房,需要两个相互关联的条件,一是必须有足够的廉租房、经适房房源供应,二是这些房源必须能够有效、准确地落实到低收入家庭头上。而以往恰恰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尽人意,才造成一方面低收入家庭日夜排队、苦求一“号”而不得,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经适房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牟利的怪象。据统计,由于地方政府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和开发商对低利润经适房的冷漠,我国经适房开发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比例,竟然一路下跌,由2004年的4.6%下降到2005年的3.6%,2006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到2.2%。供不应求,已经成为经适房市场永远的主题。而另一方面,北京某著名经适房小区内,一则面积达230平方米的“经适房”转让告示上,竟标明随装修附赠“6台电视,7个空调”!如此错位,低收入家庭住不进经适房也就成为必然。

    针对以往教训,此次《意见》明确规定廉租房、经适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明确廉租房、经适房建设资金来源,从土地、资金两个方面予以保障,以增加廉租房、经适房的供应;同时一方面严格规定廉租房、经适房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公示制度,利用公开、监督的力量,防止某些有权者利用经适房牟利,而且明确规定各地廉租房每套面积50平方米以内,经适房每套60平方米左右,在保证低廉和基本适用的前提下,减少其投资价值,从根本上减弱那些有权、有钱者的垂涎,以减少廉租房、经适房的流转率,使其尽可能地“沉淀”在真正需要它们的低收入者手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有中央政府的详尽安排,但鉴于以往的经验,在土地收益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重要乃至主要来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廉租房、经适房的建设,未必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而如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则《意见》的落实和百姓的住房便有希望,反之如果再次出现在以往房价调控过程中出现过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的情况,则《意见》的落实便会再次遇到阻力。因此,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其积极落实《意见》要求的土地、资金、规划等方面的保障,是低收入家庭能否住进廉租房、经适房最关键的因素。
 
来源:北京青年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数据载入中...
搜索:
商务进行时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