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医保改革"路线图":关乎经济民生总神经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8月13日 10:41
    徐月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社会保障。

    李长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

    医保制度走到“十字路口”,往哪里去是个问题

    主持人:民生问题是近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未来经济政策走向的热点。在医疗、教育、住房三大话题中,医疗争议最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医保问题。近日,有关领导对新一轮医保改革作了重要指示。两位能否谈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机出台医保改革的政策,其背景是什么?

    李长安:诚如主持人所讲的,最近中央领导对新一轮医保改革多次作出了重要指示,而相关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设计方案和制定配套政策。比如,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相关布署,国务院确定的2007年首批79个试点城市,要在9月底前出台实施方案并正式启动。2008年1月份要提出2007年试点的评估报告和2008年扩大试点的计划。可以这么讲,2007年是我国医保制度的“改革年”,也是改革的“关键年”。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医保改革的试点方案和政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巨变,我国现行的医保制度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传统的医保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医保制度却仍未建立起来。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这种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公费和劳保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多年来已显露出不少弊端。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有关部门对医保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然而改革中对市场化的认识偏差,又使我国的医保制度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方向性失误。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着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已经成为了政府头疼不已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随着医保事件频发,医疗体制中诸多弊病开始显现,医保改革也就随之提上日程。

    徐月宾:确实,中国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实现全体居民在基本医疗机会面前的平等,是新一轮医保改革的主要目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医疗机会的不平等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现行医疗体制的公平和效率。这种不平等主要体现在:

    一是城乡医疗资源差距。根据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配置,而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能分配到20%的卫生资源配置。

    二是医疗服务的质量差距。在农村地区,许多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下,医疗设备简陋。更让人担心的是,本来就人手不够的农村乡镇卫生从业人员数,相比较而言,绝大多数高素质医生和高质量的医疗设备,均集中在城市。

    三是即使是城市内部也存在着机会不均的现象。普通职工特别是失业下岗人员、伤残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与政府公务员、白领阶层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可见,中国的医疗机会不平等现象一直处于十分严重的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数字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的卫生公平性仅仅排在第188位,是全世界倒数第4位。

    各方利益大调整:医保改革“手术刀”该从哪里下

    主持人:从两位介绍的情况看,医疗机会的不平等真是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李长安: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反思。我认为,大家对过去的医保改革不满意,主要是其中有两点出现了较大的失误:

    其一是改革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我们有句口号,叫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这主要指的是经济生产领域,而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却属于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并不适用于单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许多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弱化甚至放弃了公共服务的职能,出现了主要靠向患者收费、过分依赖医疗市场的不良导向。

    其二是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够。客观地讲,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构建医疗机会平等的新型医保制度的支持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6117.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6%)。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新一轮的医保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实际上,近些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增大。比如2006年国家财政对全国公共卫生支出达到1312亿,比2002年翻了一番,增长了107%。而今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312亿资金,比去年猛增了85.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数据载入中...
搜索:
商务进行时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