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养老保险遭遇四大"拦路虎"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23日 10:05
    养老保险本是党和政府造福于民、为实现职工老有所养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显而易见的大好事。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好事办起来还挺难,为什么?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首先,有关政策的某些条款针对性不够。在我国,养老保险从国有企业开始实施,逐步扩大到集体和民营企业。但相关政策的设计基本和国有企业一样,没有充分考虑到集体、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灵活就业者的实际特点。

    宁夏固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卜玉琴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在理论上看似有效的举措,在固原市却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固原市劳动保障部门经过努力,2005年全面完成了扩大征缴覆盖面的任务,从今年前10个月的完成情况看,尚未达到进度目标要求;而从剩余空间看,今后要扩大征缴覆盖面将更加艰难。固原市国有企业本来大多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集体企业符合条件而未参保的所剩无几。

    其次,经济落后、收入偏低使继续扩大征缴覆盖面难度很大。比如固原市已经开始对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征缴养老保险基金,征缴额度最终是按工资基数的28%计,其中用人单位负担20%,从业者个人负担8%。如1000人的企业,按每人每月工资500元计,一年老板要负担企业应缴的养老金120万元,这样大的费用固原市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固原市大多数企业是一些微利企业。员工也舍不得,打工族大部分一个月工资五六百元,怎舍得挤出8%为未来垫付。至于农民工和广大农民就更不要说了,固原市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1650元。

    第三,许多地方的劳动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管理不严。具体表现在宣传内容上重征缴、轻发放,重义务、轻权利,老百姓不乐意接受。群众不知道该交多少,更不知道将来会得多少;对基金监管不严,在极个别地方仍存在部分养老基金不进财政专户、报表虚列、多头开户的违规现象。

    第四,各个部门协调不力,工作效率偏低。由于企业养老保险工涉及的主要部门是社保、地税、工商等。在征缴方面,社保和地税都有任务,征收对象的相关资料都来源于社保部门,但由于多种原因,双方工作衔接不上,影响征缴进度。随着企业改制和社会化放进程加快,征缴发放工作量成倍增加,社保部门人手不够,经费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宁夏2000年开始在银川和惠农县对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进行试点,当时一共才五万人。短短六年时间,参保人数已经迅速增加到70多万人,可是社保部门当时定了100个人员编制,至今没有增加。随着事业发展,19个市县成立了经办机构,可其中17个都是借用其他单位的办公场所,使用业务软件不统一。

    “办公场所都是租用和借用的,队伍整体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怎么能扩大征缴覆盖面?”宁夏社保局局长孙晓军说。

    有关专家建议,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服务意识,使养老保险的政策和相关知识深入人心。还要学习商业服务理念和模式,建立方便快捷的查询系统,健全服务网络,让老百姓放心、满意。

    其次是政府主动承担责任,增加投入,为养老保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社会化发放程度的提高及管理的升级,养老保险工作所需的人力、技术和资金投入需不断增加。重中之重是提高财政预算对养老保险的支付比例,增加支付保障力度。

    第三是完善征管体制,努力提升统筹层次。这也是一些社保部门基层干部的一致意见。宁夏劳动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处长李长存和卜玉琴等人说,今后要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严明奖惩,加强执法力度,对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缴纳养老保险费或瞒报在岗人员和报酬水平,少交保险费的企业要通过执法强制性收缴,并进行处罚。并对资金运作监管和信息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滞留在主管部门的行业老账要尽快清缴,对挪用的要严肃查处。还要加强对基层社保资金管理的检查监督,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的现象发生。
 
来源:经济参考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