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苦等"救火队长" 基金乐观看好六板块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股市苦等"救火队长" 基金乐观看好六板块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24日 07:33
    近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限售股转让进行了规范。21日的沪市大盘股指闻讯高开210点,但接着一路走低,并在22日一举跌破了3000点的心理大关。显然,市场对这种“挽救”措施并不买账,似乎中国股市的“利好麻痹症”再次来临。

    “利好麻痹症”是对股市投资信心彻底丧失和市场失灵的一种病态反映,2001年至2005年的那轮大熊市中“利好麻痹症”最为明显,当时管理层出台了很多利好都被市场视而不见,最终在资金诱导、股权分置改革等组合拳的驱使下,市场信心才得到了恢复,但是在此轮整治疯牛的过程中一举将牛打熊,50%的跌幅让市场信心彻底丧失,要治好这种病和挽救市场信心仅靠一招一式肯定是不够的。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治疗中国股市?为何每次改革都是等到病发身亡之际才迟迟动手?原因我想用一则故事来解释。在古时候,一位名医教了两名徒弟,二徒弟因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他让人看到他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动大手术,他的“救死扶伤”让所有人都称他为神医,名气响遍全国;而大徒弟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所以他名气只及乡里,被他治疗过的很多人到事后也不记得他。

    在此轮股市暴跌之际,投资者和市场普遍期待管理层能够有所作为、期待一位“救火队长”能够脱颖而出,来稳定市场、稳定信心,但是这种期待必然会让人大失所望,因为“救火队长”只出现在最危难的时刻,只参与定性的危机,而对于目前中国股市似是而非的争论他们肯定不会出手,况且挽救市场信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举,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因为他们追求政绩工程,必然会使用“只救死而不扶伤”、“治标不治本”的医治策略,只有股市在出现大起大落的垂死之际才能彰显他们的作用

    苏培科:反思中国股市大起大落

    近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限售股转让进行了规范。21日的沪市大盘股指闻讯高开210点,但接着一路走低,并在22日一举跌破了3000点的心理大关。显然,市场对这种“挽救”措施并不买账,似乎中国股市的“利好麻痹症”再次来临。

    “利好麻痹症”是对股市投资信心彻底丧失和市场失灵的一种病态反映,2001年至2005年的那轮大熊市中“利好麻痹症”最为明显,当时管理层出台了很多利好都被市场视而不见,最终在资金诱导、股权分置改革等组合拳的驱使下,市场信心才得到了恢复,但是在此轮整治疯牛的过程中一举将牛打熊,50%的跌幅让市场信心彻底丧失,要治好这种病和挽救市场信心仅靠一招一式肯定是不够的。

    虽然《指导意见》来得太晚、举措单一,但发出的信号是积极的,大小非解禁规则相对以前更加规范,而且对大小非解禁的存量部分给予了高度重视,显然找出了目前市场暴跌的核心问题,那就是股权分置改革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在此之前,媒体和市场只关注大小非解禁的增量部分,而对存量部分没有足够重视,“锁一爬二”(是指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上市之日起,一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上述期限届满后,12个月内所售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5%,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的非流通股大规模集体解禁,再加上庞大存量部分,从而大小非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中国股市的上空,时刻都存在着变现和套现的可能,由于他们与正常的流通股成本差异甚大,因此他们在目前任何一个时刻抛售都会获得巨额利润,这种隐形的“死股”高价套现、减持必然吞噬流通股股东和新股民的资金,大涨时这种危害可能不会太显现,但在股市大跌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大非们套现的动机会更加强烈,由于股市上涨时大家都预期向好,解禁股套现、抛售只是小规模行动,可是一旦对后市丧失信心,他们就会开始不计价格的抛售和套现,但这种行为却加剧了市场的暴跌和抽走了活跃的流动性,而这个新生的博弈方使得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无力可为,这也正是此轮股市暴跌幅度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所以,这种依靠增量资金和新生力量为历史旧账买单,并将有限的流动性彻底流入规模巨大的解禁股中,让非流通股股东做实为真正的市场庄家,通过此轮暴跌却无声无息地洗劫流通股股东和新股民显然不太合理。

    由此可见,有效的参与资金远远不能支撑巨额套现和再融资,稳定大小非减持、限制恶意圈钱等举措显然是稳定市场的关键。况且,中国的股市信心历来都是建立在资金推动型的基础之上,在股市疲软之际,任何资金分流都会形成釜底抽薪的作用。但是,在此次挽救市场信心时切勿再走回头路,别再利用资金诱导型的挽救策略来缓解矛盾,应该从市场功能和制度基础上去下手解决。实际上,对这些担心和分析笔者早在股改之初和在此轮大跌之前就曾不断撰文提醒,但是管理层对此一直没有足够重视,直到目前股市投资信心丧失殆尽之际,才草草发出《指导意见》,以昭示其挽救市场的决心,以表自己在市场崩溃之际有所作为,但是来得太晚、力度太轻,结果还是患上了“利好麻痹症”。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治疗中国股市?为何每次改革都是等到病发身亡之际才迟迟动手?

    原因我想用一则故事来解释。在古时候,一位名医教了两名徒弟,二徒弟因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他让人看到他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动大手术,他的“救死扶伤”让所有人都称他为神医,名气响遍全国;而大徒弟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所以他名气只及乡里,被他治疗过的很多人到事后也不记得他。

    在此轮股市暴跌之际,投资者和市场普遍期待管理层能够有所作为、期待一位“救火队长”能够脱颖而出,来稳定市场、稳定信心,但是这种期待必然会让人大失所望,因为“救火队长”只出现在最危难的时刻,只参与定性的危机,而对于目前中国股市似是而非的争论他们肯定不会出手,况且挽救市场信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举,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因为他们追求政绩工程,必然会使用“只救死而不扶伤”、“治标不治本”的医治策略,只有股市在出现大起大落的垂死之际才能彰显他们的作用。

    其实,在中国股市中很多人都忽视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的道理,往往为了追求“名医”而导致病情更加恶化。显然,对于那种“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救火队长”,中国股市不应该欢迎;而对于谋求中国股市平稳健康的良策,应该积极采纳。所以,我们呼吁监管体制尽快改革,让证监会及早脱离官本位,让其成为独立的市场化监管机构,让政府来监管这个监管者,用监管的成绩去考核他们,而非按照官员的标准去考量。如果不改变这种官本位的监督管理体制,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现象永远不可能避免。

    另外,建议在此次治疗中国股市病灶时,应实施温和的调理举措,从治理上市公司、改善法制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场功能等基础制度建设方面入手,以改变印花税收入大于全体上市公司收益的格局,恢复市场的投资机制;及早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变银行、股市两条腿走路的畸形融资格局;尽快开闸融资融券,让市场及早具备最基本的做空功能,以抑制机构对股价的操纵和对冲市场的大幅波动。(中国经济时报苏培科)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