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5000点时代:指数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是最好选择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8月29日 13:41
    "太高了,我已经1/3仓很久了,而且没有跑赢大盘!"老股民林先生对《市场报》记者表示,"我准备买基金了,现在的市场真的很难把握,还是让专业人士来吧!"随着大盘一路从3800点上攻到5100点,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局面再次出现。不少股民纷纷转做基民,以搭上这班快车。于是,5000点后如何买基金成了不少投资者面临的新课题。业内人士表示:5000点后投资理念很简单,那就是抓住蓝筹不放。因此,对基民来说,指数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是最好的选择。

    指数基金:既赚指数又赚钱

    沪深300跑赢大盘已是近期的规律所在,因此专盯沪深300、上证50、深证100的指数基金,近期表现绝对抢眼。

    "在牛市环境下,不论是单边上涨还是震荡上行,指数基金永远不会比主动型基金的平均水平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员马永谙这样认为。"单边上涨的市场里就是强者恒强,实际上主动型基金很难做到买到最低点,卖到最高点。指数基金被动地采取买入并持有策略,交易费用很少,可以很好地分享牛市带来的收益。"长盛中证100指数基金基金经理白仲光则这样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交易费用低、流动性好、分散投资的指数基金是分享牛市收益的最佳投资工具之一。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指数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125.87%,高于股票型基金121.41%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截至2007年8月17日,指数基金同样高居各类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榜首,其110.17%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进一步拉开了与股票型基金的差距,指数基金领先幅度达到了14个百分点。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市场特点并不适合以沪深300、中证100为标的的指数基金,银行、地产、钢铁等蓝筹权重股一季度表现普遍逊于题材股。业内人士表示:采用完全复制方法被动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不可能做太多主动操作,不适合题材股主导的市场。因此,只有在进入目前的漂亮50行情后,指数基金的表现才形成了井喷般的爆发。"'5·30'以后就是表现最好的时候。未来随着市场有效性的逐渐提高,指数基金的表现会越来越好。"白仲光表示。而种种迹象表明,指数型基金在"5·30"后的行情中表现最为抢眼,由于市场长期被看好,指数型基金将成为投资者"既赚指数又赚钱"的投资工具。

    封闭式基金:不温不火收益稳健

    银河证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20至24日一周中,241只开放式基金中,有238只实现了净值增长。基金区间回报率最高为15.39%,除个别基金因分红、拆分导致净值下降较多外,区间回报率最低为0%。而当周41只封闭式基金全部实现净值上涨,基金区间回报率最高为20.14%,最低为2.64%。同期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证基金指数周涨幅7.70%;深证基金指数周涨幅达6.42%。

    封闭式基金不温不火的稳健收益已经是投资者的共识。据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前7个月,两市交易的39只封闭基金向前复权的市价平均累计涨幅达到117.8%,远远超过偏股型开放基金平均65%左右的累计净值涨幅。这其中,基金景宏更是以372%的涨幅傲视群雄。而封闭式基金在2006年的收益达到206%,其中有6只在18个月的收益更是超过了300%。

    老股民张先生在7、8两个月几乎没有收益之后,将手头几百万的股票悉数换成了封闭式基金。"现在我可以省心点了。"他对记者说,"未来封闭式基金前景广阔,道理很简单,基金持有的都是优质股票,他们的调研水平和操作能力以及政策感知能力绝对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比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股市逐渐进入了机构互相博弈的时代,市场越来越大,投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与机构相比个人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封闭式基金,由于是做稳定的投资,可以给股市提供长期稳定的发展力量,符合整个市场更加理性发展的长期目标,因此今后无疑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来源:市场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数据载入中...
搜索:
商务进行时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