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谨防货币政策伤害微观效率诱发"滞胀"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债券 > 债券滚动报道 > 正文
 
刘煜辉:谨防货币政策伤害微观效率诱发"滞胀"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02日 10:29
刘煜辉
 

    只有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战胜了外部成本价格上升时,控制通胀才有可能。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只要同等数量或者略微增多的货币,反映的是人民币价值含量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就不是通货膨胀,而是价值重估。这是经济增长的正常表现。

    反转过来,当紧缩政策损伤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时,那么成本上升的压力最终到有可能演化成恶性通货膨胀,最后以需求骤然下降、产能过剩而告终止,进而陷入“滞胀”的泥潭,即通货膨胀上升和经济增长减速并存的局面。这是最坏的政策后果。

    所以说,如果需求管理失效的话,就应该考虑调整调控方向。既然通胀压力短时间内下不去,就应该坦然面对,从供给上多下功夫,加强社会保障等民生建设的投入,解除制约居民消费的各种瓶颈,这才是当务之急。

    这其实也意味着中国要修建更多的配套公路、地铁、学校、住房,而所有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些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不同于无效率的重复建设,反而可以缓解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投资和消费关系,促进中国家庭的消费,并扫除对未来不测的不安全感。而居高不下的政府储蓄率正好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同时,通过财政补贴和减税手段,稳定通胀预期,减轻百姓通胀痛苦;通过财政补贴和减税,减轻企业面对的成本上升压力,支持企业积极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提升劳动生产率。

    这样的话,随着经济结构失衡的逐步改善,中国经济平稳走出通胀压力的泥沼是完全有可能的。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