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谨防货币政策伤害微观效率诱发"滞胀"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债券 > 债券滚动报道 > 正文
 
刘煜辉:谨防货币政策伤害微观效率诱发"滞胀"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02日 10:29
刘煜辉

    但就中国自身而言,想要有效控制通胀,关键取决于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核心是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换句话说,在未来,要素成本上升速度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之间的“赛跑”将长期存在。

    不过,在我看来,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虽然严峻,但远没有国际投行最近预测的那么悲观。

    大家都谈到最近公布的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至16.5%,觉得很忧心。但仔细分析,如果剔除受价格管制的两个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以及电力,它们的利润分别下降了232%和61%)后,其它工业企业利润,大致增速为37.5%,较去年前11个月还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这一分析表明,尽管受雪灾、价格管制等扰动,实际上1、2月份工业生产状况还是良好的。这说明劳动生产效率加速进步的影响还在持续,说明企业微观面景气还在。

    特别是机械设备、机电仪器等相对中高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进步速度仍然在加速(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5.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2.6%,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7.7%),吸收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相当强。

    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缓解,将会有更多寻求避险的资金从价格高悬的商品市场撤离,重新吸纳在信贷危机中被抛弃的资产,如美元、股票等。这样过去为了对抗通胀而买进黄金、卖空美元的策略就会开始变化。

    而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对于那些吸收要素成本上涨能力较弱的行业来说,未来利润改善无疑是值得期待的。在这一点上,国际投行的预测往往是短视的。 

    很明显,中国经济基本面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是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却是存在的。现在,特别要避免由于对宏观经济形势误判而导致的政策偏差所诱发的经济“滞胀”风险。

    如果真正认清了中国这一轮通胀压力的主导因素源自于成本推动,那么当下的中国是否真需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中,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便成了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用牺牲企业需求(特别是中小企业成长)做代价,用戳破资产泡沫消灭社会财富的超紧缩政策,强行压制通胀,到头来很可能是,信贷、投资、经济增速都掉下去了,但通胀依然很高,对于中国经济来讲,这样的调控成本,将是太高昂了。

    而尽管任何通胀都是货币现象,但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胀,货币政策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成本推动型通胀主要涉及不同行业比价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超紧缩政策(包括加息与升值,升值的本质就是通缩)致使全社会的流动性减少,但要素成本却不一定会降下来。于是,企业可能会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要素成本还是高升,二是出现资金短缺,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其本质是劳动生产率下滑。这是最要不得的。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