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了2015年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尽管GDP增速放缓至6.9%,但仍处于7%左右的合理区间。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增速出现波动是正常的。
GDP增速6.9%,这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破7”,引起各方关注。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GDP“破7”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下一步,应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6.9%的增速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6.9%的增速在合理范围内,不算低。从环比增速来看,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8%,和二季度持平;从经济形势来看,就业形势不错,前三季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CPI涨幅稳定,1—9月份只上涨1.4%,而且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GDP;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上升,新的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出现。总的来说,我们不应该在意经济短期的波动,而要看重长期的结构优化。
当然,6.9%的增速不用过度担忧但也不能安枕无忧。增长乏力的GDP指标,持续43个月为负的PPI,有所放缓的CPI涨幅,都让通缩矛盾再度凸显,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当前经济不好,主要原因是投资驱动和出口驱动这两个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旧动力正在减弱,而创新驱动等新动力没有及时跟进。在新旧两个动力交替的时候,就出现了断档,所以下行压力比较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经济运行有压力也有亮点。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9月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3.4%,与上月持平,保持在较好的扩张区间,特别是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处于较高扩张水平,预示服务业能够保持稳健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增强。经济结构正在转变,未来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可能超过6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改善。虽然第二产业增长放缓,工业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但是影响增长放缓的主要是资源能源依赖较重的传统过剩行业,而高端装备及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提速,部分化工及冶炼行业正在好转。
小幅降低表现出经济增长更为可持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主要集中于工业制造业。2012年以来,工业增速持续下降,但比较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工业增长态势,表现出趋稳的基本态势。在经济转型的复杂形势下,抓住保障基本民生这个龙头,对于实现中高水平的合理增长至关重要。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城镇化的持续较快推进,特别是大城市的住房需求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经过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包括限购政策、按揭贷款政策、公积金政策、营业税减免政策调整,以及连续多次调低贷款利率,必然会支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
前三季度,城市公共设施投资、水利投资增速都有所提高,表明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同时,通过地方债置换等措施,明显缓解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投资稳中趋升的相关支持因素不断积累和显现。
市场调节下的优胜劣汰活动持续推进,企业分化情况日益明显。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上游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退出进程加快。与此同时,在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资金和债务链条并未发生断裂。此外,股市风险得到控制,如果判断二季度GDP增长得到股市高涨的支持,则三季度GDP增速出现小幅降低,恰恰表现经济增长更为健康和可持续。
三方面的下行压力和一个不确定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三方面的下行压力和一个不确定性 。下行压力体现在: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当前房地产市场逐渐分化,房产商开发投资热情并不高,销售回暖能否带动房地产投资明显回升,房地产投资能够回升到什么水平,将影响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在需求不足、去产能压力以及PPI持续负增长的影响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三是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未来资本市场运行趋于稳健,金融业增速回归常态,不会出现上半年明显带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是,稳增长的资金来源受限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将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虽然GDP数据略好于预期,但从9月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较大,工业增加值动能减弱,投资增速也大幅下降,只有消费表现还好,这就反映现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还是比较快,投资带动的高增长模式正在往消费推动转化。但消费的推动作用没那么大,增速还是下滑,而且从年同比看,6.9%的GDP增速可能还是包括了较大的金融行业贡献。GDP增速未来两三个季度还是继续往下走,预计今年四季度会降至6.4%左右。
四季度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虽然三季度GDP“破7”但距离“7”也不远,而且略高于市场预期,数据也在预期中。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持续下行,显示淘汰落后产能对经济的下拉仍在继续,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这也是中国要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消费持续基本平稳,变化不大,显示内需仍较弱。虽然整体数据与市场预期相差不多,而政府稳增长的政策出台也一直没有停止,发改委也马不停蹄地批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计这些稳增长的举措效果会在四季度显现,四季度经济企稳的可能性较大。考虑到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目前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下调存准的空间较大。降准和降息四季度均可期。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张瑜:从货币政策看,第四季度宽松箭在弦上。从内部看,PPI持续43个月为负,CPI涨幅放缓,通缩矛盾再度凸显。从外部看,汇率在央行维稳之下逐步企稳,贬值造成的资本外流压力缓解,为宽松创造了条件。第四季度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
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再平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实现经济转型再平衡有三个条件,第一是高投资触底。以往经济高增长依托于高投资,而目前基础设施、出口投资已经落地,房地产投资最近还出现了同比负增长。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维持,投资资金亟须离开低效率洼地,流向新产业、新领域。第二是严重过剩的产能要退出。PPI已经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其中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等行业是拉低PPI的主要因素,一定要建立退出模式,恢复供需平衡。第三,为了应对原有增长动力的下滑,要逐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这方面创新领域势头最强劲,比如互联网,极有可能产生一批世界级的产品、企业和商业模式,国家要有合理的评估和引导。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未来的政策走向,第一,全球因为新兴市场经济的衰退而引发二次衰退的概率仍然很大,二次金融动荡如果爆发,中国将置身于风暴中心,对此要有政策准备。第二,在货币政策上,特别是利率汇率政策上,要有危机意识。货币政策继续宽松是必须的,应该坚持降息降准的基调,未雨绸缪,补充提供流动性。第三,要下决心大幅度减税,给企业减负,搞活实体经济。第四,要稳定房地产预期。房地产投资的下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房地产政策要继续回暖。最后,要下决心取消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体制机制,加大刺激消费的政策力度,把消费留在国内,让老百姓敢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