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两个月,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终于再上1万亿元大关。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10月23日两市发生93.27亿元融资净买入,融资余额达到1.007万亿元。
同日央行也再次送出大礼,宣布降准降息同时进行。对于融资融券参与者来说,最为关心的是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是否下调。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券商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下调似乎仍在“缺位”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券商的两融费率要与央行基准利率挂钩,但在当前央行连续降息,券商两融费率不变的情况下,今年券商仅通过其间的息差就可以赚取上百亿元的收入。这也成为最近资本市场看好券商板块的重要原因。
央行降息券商尚无动静
周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某家券商营业部人士进行了咨询。该营业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是否下调两融利率需要总部通知,在尚未收到通知之前仍然维持8.35%不变。”
从历史经验来看,央行降息与券商两融费用下调并不成必然关系。如广发证券上一次调整两融利率是在3月4日。当时由于央行3月1日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60%下调至5.35%,广发证券从3月4日将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同步下调0.25个百分点,从8.60%下调至8.35%。之后5月11日、6月28日和8月26日,央行又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但广发证券一直执行8.35%的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不变。
8.35%也是目前业内较大规模券商普遍执行的融资利率水平。如华泰证券、国金证券都是在今年3月开始实行8.35%的融资利率水平。也有一些券商的两融费用更高。如国海证券目前的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分别为8.60%和10.60%,宏信证券分别为8.35%和10.35%。
降息推升券商利润率
央行降息,券商却不相应降低投资者的融资利率,这是否合理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后发现,根据2015年7月1日证监会最新发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融资利率、融券费率由证券公司与客户自主商定。
由此可见,券商在开展两融业务时,对于融资利率、融券费率的约定较为自由,并未完全与央行基准利率挂钩。
但与此同时,随着央行降息,券商通过银行间市场等方式获取资金的成本也在降低。在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券商在两融业务上获得的利润空间则在增大。
根据中国货币网数据,由于央行不断降息,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各阶段利率不断下降。2月28日,一年期Shibor利率为4.79%。而10月26日时已经下降至3.39%。
假设融资余额一直维持在1万亿水平不变,券商用于两融资金全部通过发行次级债、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而来,那么由于今年3月以来央行已经累计降息1个百分点,因此券商行业在两融上的利差收入将增加100亿元。
这也使得许多业内人士对于股灾之后饱受打击的券商板块开始变得乐观。如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指出,“双降推动市场资金面进一步充裕,推动券商交易业务经纪佣金与资本中介业务利息收入上行,券商业绩将实现筑底回升。券商最悲观的预期全年净利润的增幅预期在200%以上,总收入的增幅预期在150%左右。维持行业看好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