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关村商户:打败卖场的不是刘强东 是我们自己

2015年10月22日 15:50    来源: 北京晚报    

这几年商户流动更加频繁,“没有一个月不换人的”。CFP供图

 

  “打败电子卖场的,不是刘强东”

  “转型”、“腾退”……日前,中关村核心区正式对外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曾经的中关村标志——电子卖场的未来,再次被概念化。

  这已不是中关村电子卖场的首次“转身宣言”,在电子商务、万众创新的浪潮裹挟下,“腾笼换鸟”几可谓共识。

  发展规划背后,则是一个个具象化的个体,他们是或纠结或坚守的“笼中之人”,摆在他们面前的,又将是怎样的画卷?

  “进鼎好的人,还没门口买鸡蛋灌饼的多呢”

  周五的清晨,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出口处,入秋的凉意,催得行人的脚步有些快。

  28岁的陈硕,此时稳坐在鼎好电子城地下一层的麦当劳中,店外是鼎好电子城的手机卖场——他是这里的一名商家——早上8点45分,距离卖场开门还有15分钟,陈硕的身边并没有几位顾客:“要是以前,这店都能坐满了,现在你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逐渐腾退——消息早已在陈硕身边传开,算不上什么新闻。这个年销售总额曾经可达百亿的电子卖场,明星光环早已褪去,如今只能用“惨淡经营”形容——就在陈硕摊位边上不远,许多柜台空空如也,另外一些摊位,则被灰布盖住,终日不见经营者露面。

  在陈硕眼中,电子卖场的衰落显而易见——上午9点,卖场开门迎客,卖场外,招揽客户的导购们逢人就一脸热情,“您修电脑么”、“您要找什么”不绝于耳,却鲜有顾客进门。

  实际上,自地铁4号线鱼贯而出的人流并不少,只不过他们的目的地,已不是海龙、鼎好、e世界这些电脑城,而是附近的写字楼:“进鼎好的人,还没门口买鸡蛋灌饼的多呢。”

  “前段时间鼎好上新闻,又是商户打顾客,现在电子卖场就是这个形象,你能怎么办?”如陈硕般坚守的商家,多是在无奈中期待转变,也在等待中接受现实——电子卖场墙上的广告位,已经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海报,电子卖场留下的唯一痕迹,是张贴于海龙、鼎好门前的红色条幅:“打击消费欺诈”、“净化市场环境”……

  “顾客越少,商家越要挖空心思赚钱,结果就这样了”

  中关村电子卖场的衰落早露端倪,远在十年之前。

  一个外人难以察觉的信号是,曾被看作“新一代电子商贸卖场”的中关村e世界,自建成起,市场经营状况从未有过预期的兴盛。这个每层面积逾万平方米的电子卖场,最终在2015年初宣布停止营业,转为“统一经营管理”。

  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段子则是,16年前曾在中关村贩卖光碟刻录系统为生的刘强东,最终携电子商务之风,席卷中关村。

  “打败中关村电子卖场的,不是刘强东,是我们自己。”做了十多年的柜台,徐来(化名)看惯了周边商户的来来往往,自己也换了几回地方。尤其是这几年,徐来身边的商户流动更加频繁,“没有一个月不换人的”。

  经历过柜台挤满人的红火年代,也目睹着电子卖场“黄昏”的到来,徐来却觉得,“这里什么都没变。”

  没有变化的有经营形式,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建立,就以柜台经营为主要特点。产品丰富、经营灵活曾是中关村安身立命、兴盛发达的最大资本,“可这都2015年了,还一个摊儿、一个摊儿地卖,你以为是卖白菜呢?”

  不变的还有销售骗术——“改型”——这种销售人员引导消费者购买不了解的电子产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的方式,时至今日仍屡见报端:“办法这么低劣,都一直治理不了。是个人就知道中关村骗局、黑导购,还有几个人会来?”

  “这十年什么都在涨价,只有电脑配件不涨,还越来越便宜。”21世纪伊始,张戈与几个同伴一起,成立了“小猪仔电脑俱乐部”,彼时他还是清华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坐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学生资源,中关村的攒机事业风生水起。许多清华、北大的学生,都知道太平洋数码电脑城有个“3215柜台”。攒机最火的时候,张戈与同事们一天攒出六十余台电脑,日盈利超过万元。

  七八年过去,张戈发现中关村电子卖场的业态并无改变,一张配件单、一个柜台,报价、拿货、拼装,一台电脑利润只有两三百元,“还要负责今后三年的质保”,来攒机的客户却越来越少。

  直至2009年,海淀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活跃在中关村西区的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被列为“不鼓励发展业态”,取而代之的是鼓励科技型和创意产业落户。

  “政策发布之后,卖场里怎么说的都有,悲观情绪很重。”随着卖场行情转冷,徐来的同行渐渐离开了中关村,“有说法是中国的实体卖场是衰退最快的,而且顾客越少,商家越要挖空心思赚钱,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可以最快满足客户需求,是我们不搬离的原因”

  2011年6月,太平洋数码电脑城关门停业,被媒体解读为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拐点”。

  与此同时,小猪仔电脑俱乐部从太平洋电脑城撤出,搬进了中关村e世界楼上的写字间,从此张戈再没有租赁过柜台:“当年在我们这里攒机的大学生,许多成了学校里的青年教师,我们的客户也转向高校实验室和创业公司。”

  “做行业客户的思路,与柜台攒机完全不同。”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功能逐渐强大,台式机需求萎缩的趋势不可避免,但在张戈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电子卖场失去了意义。尤其是高校、创业公司齐聚的中关村地区,对于低成本、定制化的计算机、服务器需求仍然很大,电子卖场正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快捷化的需求:“可以随时从电子卖场拿货,最快满足客户需求,这也是我们不搬离中关村的原因。”

  然而此时中关村的发展策略已全面转型,进驻中关村e世界不到两年,张戈就被迫搬至一街之隔的科贸数字物流港:“中关村西区把电子卖场视为低端行业,从租金等各个方面也不利于我们这种企业的发展。不光是e世界,鼎好、海龙都希望向写字楼方向转型。”

  只不过转型之路,并不如规划者想象般顺利,以中关村e世界为例,自2015年初开始的“统一经营管理”,至今仍受到许多小业主的反对。

  “中关村e世界建设的时候,就分成写字楼和卖场两部分,写字楼还好说,卖场的产权都是按照摊位卖的,现在要统一经营,对于当年花大价钱买摊位的小业主来说,很不合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子卖场经营者表示,虽然名为“统一”,但卖场的大小业主利益并不一致,从目前公布的方案看,小业主只有两条出路:卖掉自己的产权,等待卖场转型收取租金:“不管是哪一种,跟之前的预期差距都很大。”

  按照电子卖场规划的大厦,也为转型带来了实质性的困难。根据网络资料显示,中关村e世界的B1层至F4层为大型电子商贸卖场,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每层1万平方米的体量,即便转型写字楼,亦很难被消化,“电子卖场的设计,就是一个大平层,哪个租写字楼的业主,会租下这么大面积的平层?如果改建,又是一笔很大的成本。”

  “卖场适不适合转型,应该考虑市场需求”

  “就算转型,也不应该一下子都转,要看卖场适不适合转型,考虑市场需求。”2014年,小猪仔俱乐部所在的科贸数字物流港也开始了卖场转型的尝试,只不过这里的转型,选择了渐进的模式,每层千余平方米的写字楼面积,被逐层出租给互联网教育企业。

  虽然被迫再次搬家,但张戈更为认同这样的转型模式:“这个面积的写字楼,比较适合教育产业。其中一些楼层再规划成大型会议室等场所,哪个企业需要大班授课了,按次租用就行。”

  2015年8月,随着科贸数字物流港转型为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张戈在四年内第四次搬家。这一次,他与房东谈的是长租,“谁知道呢,如果整体要转型,房东一个人说了也不算。”

  张戈坦言,频繁的搬家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背后更大的不安定因素,则是政策的变化:“谁都说不准五年后什么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会再依靠散户活着。”

  在张戈的设想中,小猪仔的未来至少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坚守中关村核心区域;搬到距离大学更近的五道口区域;与其他卖场商家集体搬迁到其他地点:“转型的好处在于,那些依靠欺骗的商家会被淘汰。剩下来的优质企业,还可以规划到一起去,而不是真把商家都打散,那就太不负责任了。”

  主笔 吴楠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