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被误读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2015年10月19日 10:49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李林鸾 戴蔚珑

  【农村金融时报】

  央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引发了一场业界对中国量化宽松是否到来的讨论,一时间各路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有人推断这是中国QE开启的重要信号,意味着可能有数万亿乃至十万亿级别的大放水;有人则认为上述看法是一种误解。不管量化宽松是否真的到来,这一政策对“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的倾斜则是毋庸置疑的。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获悉,目前央行分支机构已经收到总行下发的《关于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该份文件的开头提到,该政策意图为“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建立央行内部评级体系,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保障央行资产安全。”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真的是中国式的量化宽松吗?

  QE到底来了没有?

  新媒体为这场大讨论提供了极佳的辩论场所。

  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发现“忘掉降息吧,央行已拔出倚天屠龙剑”、“中国QE来临:央妈信贷资产质押大放水七万亿!”、“关于央行抵押品制度的正解”、“信贷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货币投放新途难跑快车”等诸如此类标题占据了多个微信财经类订阅号推送内容的头条。

  有人说,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政策的出台是中国版量化宽松的启动集结号。体现量宽灵魂的是“抵押品质押品”链条,这是央行一筹莫展的地方,也是量宽的发力区域。这些人更直言:“如果说降息降准是杀猪刀,那么量化宽松就是倚天屠龙剑。”

  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央妈这次没有直截了当给出降准,而是绕了个弯子,以‘金融创新’的方式悄悄放水。虽然在短期内还构不成大的影响,但央行毕竟开通了一条放水的渠道,为将来加大力度创造了条件。”

  对直呼“中国式的QE来了”的言论,却又有不少专家学者给出了否定的分析。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就对记者坦言:“肯定不能算量化宽松,和量化宽松差远了。”他认为,只有把政策用足,能抵押的全抵押,央行才能够发出大量的基础货币出来。但问题是,现阶段这个工具放在这里,央行未必会动用。另一方面,央行在推广这个工具之前,也是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大放流动性的。“也就是说,在没有这个工具之前,如果想开启QE也是有能力的。很明显央行的态度并不是这样,还是维持一个相对中性的货币政策。加之现在资金面相当宽松,所以没有理由认为央行要开启中国的QE。”徐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室主任曾刚也向记者表示,他认为这不是量化宽松。“本身就不是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在完善流动性调控的机制。抵押再贷款是要偿还的,这跟QE不一样。短期内可以形成信贷扩张,而还的时候还是会对应着货币供给的减少,这个和央行完全买断资产,向市场提供资金的操作是不同的。”他说。

  从授信额度层面来看,中信建投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分析称:“在已经试点的山东、广东的额度都不高。”他认为,并非只要有合格的可质押的信贷资产,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再贷款。

  就机构的反馈而言,江苏省联社办公室副主任张虎告诉记者:“从现在各种说法来看,大家把这个政策的层次提得很高,意义似乎也有些夸大。”他表示,目前还未看到相关执行文件,具体内容不知道所以影响力也不好测算。“作为被列为第二批试点的江苏,我们暂时还对此没有任何感觉。”

  似乎业界持保守观点的占多数。到底释放了多少流动性目前不得而知,不过股市倒是两日连续上涨,但也许是受舆论对政策利好解读的影响。

  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有一个观点业界却是很一致,就是央行此举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新渠道。

  众所周知,再贷款并不是新鲜事,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再贷款质押品范围内却是头一遭。

  “这就是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让货币政策变得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徐高表示,哪些贷款可以用来抵押,哪些不能,央行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可以有指向地去引导商业银行向特定的领域、特定的行业投放贷款,这便是这个工具主要的意义所在。同时,这个工具与支农支小再贷款也有区别。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不光是可以支农支小,也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其他行业。

  曾刚也认为,如今央行是在不断完善再贷款的制度。“用好的资产找央行来抵押,然后用于短期的流动性支付的需要,而不是长期的信贷投放的。”所以央行不断的扩大可接受的抵押品,这样就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当市场出现波动,单个机构筹不到钱时,便可及时阻断这种流动性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讲,央行主要是为了增加新的调控机制,无关货币总量的调控。“建立起流动性的一个联动机制,显然目的不是为了扩张货币。”曾刚强调。

  张虎对此也表示认同:“我认为目前最直接的手段——降息降准的空间都有限,创新一种来源于这之外的新手段是对货币政策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其实,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最新撰文就已指出,中央银行适当的抵押品制度可以实现对经济波动的逆周期调节。在市场信用周期低谷时放宽抵押品标准,在市场信用扩张高涨时提高抵押品标准,从而熨平市场信用周期的波动,这对货币政策信号的传递和传导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偏向“三农”、小微是必然

  在一家金融机构,记者看到央行一份名为《信贷资产质押操作细则(试行)》的文件。央行描述说:“再贷款授信额度=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系数×授信风险系数×信贷政策系数”。其中,信贷政策系数按信贷政策导向评估计算。城区机构根据上一年度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结果确定信贷政策系数;县域机构根据上一年度小微企业和涉农两项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结果,分别赋予两项评估不同权重。

  记者还在《通知》上看到,央行指出,以信贷资产或债券资产质押发放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利率执行现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那么意味着,央行这项政策充满了浓郁的“三农”和小微企业气息。

  徐高告诉记者他的理解:“现在看这个工具有对‘三农’、小微定向宽松的意味在里面。”

  山东沂源联社工作人员贺志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说山东被列在第一批试点内,但我们沂源联社并没有开展过这项业务,不过此次央行扩大试点,我们应该会有所行动,毕竟这是一项对我们有利的政策。”

  说到此项政策的好处,贺志建认为,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和贷款人的融资成本,而从操作流程的具体设定上来看,更是能引导企业加大对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不过扩大抵押品范围也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还是会依照业务增长而增长的。当然,监管层也会来监管金融机构使用特殊手段来获得爆发式流动性,从而防范金融风险。”贺志建强调。

  北京农商银行三农业务部副总经理梁崇茂也对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表示,现阶段政策刚刚出台,北京农商银行将持续关注。“对我们而言,政策效果有限。”他解释说,因为目前该行存贷比较低,且有一定的票据业务,资金相对充足。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推广对该行将是利好的,由于该行不良率不足1%,因此信贷资产质量很高。“若将来我们符合央行所规定的条件,且再贷款利率够低,定会积极参与此项业务。”梁崇茂说。

  但针对“三农”、小微融资难的问题,曾刚指出,现在不是钱不够用的问题,而是“三农”、小微企业,包括整个实体经济风险比较高,阻断了其资金支持。

  很显然,在官方政策解读出来之前,这场讨论还将持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固然是好事,表现出业界对监管层货币政策的高度关注。不过与其让大家天马行空地猜来猜去,不如监管层能及时出台官方解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为好。”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他的想法。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