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数据揭秘经济“肠梗阻” 仍需降息降准进行疏通

2015年10月15日 07:28    来源: 证券日报    

  从已经开始披露的9月份及第三季度经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经济运行有企稳迹象,且不乏亮点,但一些典型的“肠梗阻”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疏通。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出现罕见的“双降”现象。对此,业界专家认为,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就包含企业融资成本。

  近年来,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及相关部委使出了浑身解数加以解决,虽然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离实体经济的要求还比较远。

  为了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于今年10月10日宣布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由之前的山东和广东进一步推广至上海等9省(市)。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央行于2014年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近年来创设的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流动性支持,目的则是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上述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是抵押品制度下的产物。业界专家认为,抵押品制度是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一种重要体现。在抵押品制度下,央行一方面可以通过抵押品贷款来实现流动性的注入,缓解市场资金紧张局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一种金融市场风险评估和定价的机制。

  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看,尽管近些年央行不断丰富货币工具箱的工具(已由之前的4种增加至7种),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仍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格抵押品范围的有效扩展,也限制了抵押品政策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有效作用。

  目前,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已经正式进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之内,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由于还在试点阶段,并还没列入这一框架。

  央行长期以来是以外汇为抵押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但这种方式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金融形势。上述新创设货币政策工具即为了进一步完善抵押品制度,从而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用以替代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引发的基础货币缺口。这些工具已经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的必需品,同时也是疏通经济“肠梗阻”的重要措施。

  然而,疏通融资贵的经济“肠梗阻”仅靠这些货币政策的创新工具还是不够的,因为它们能够提供的仅是定向和定量的资金,规模有限。疏通经济“肠梗阻”还需要动用货币政策的总量工具,即降息和降准。而9月份超预期回落至1.6%(前三季度为1.4%)的CPI为进一步降息降准创造了条件。

  业界普遍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央行还会降息和降准各一次,直接原因是为了巩固前期政策效果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由于外汇占款负增长所带来的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根本原因则是解决融资贵的经济“肠梗阻”问题。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