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危机持续发酵 A股公司忙着与泛亚撇关系

2015年09月23日 08:47    来源: 北京晨报    

  昨天,云南锗业(002428)发布公告称,近期媒体报道的泛亚金融骗局中,提及了云南锗业向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销售锗产品相关事宜。云南锗业表示,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2011年4月开业,2011年7月向本公司购买区熔锗产品,公司开始向泛亚销售区熔锗产品。但2012年10月,考虑到公司的长期经营和发展,公司停止向泛亚销售产品。在交易中,云南锗业向泛亚开具了销售发票,按期收到了泛亚支付的货款。泛亚向云南锗业购买产品过程中,不存在公司不卖货的情形。

  此外,云南锗业还表示,在2014年4月,泛亚举行了“开市三周年客户研讨会”,公司董事长包文东应邀出席会议,并口头发言对泛亚进行了祝贺。但云南锗业称,包文东发言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意义,且其并未授权或委托他人进行书面整理或是进行报道。

  “日金宝”席卷430亿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尚看不出A股上市公司与泛亚有何关联,但泛亚兑付危机事件却未见任何破解。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多达22万投资者,在焦急等待的同时,也在积极维权。

  据悉,泛亚号称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已上市铟、锗等14个稀有稀土金属品种,拥有全球95%的铟库存。然而在过去一年里,铟价从502万元/吨跌至180万元/吨,且没有止跌迹象。

  2013年起,泛亚推出一款名为“日金宝”的理财产品,购买门槛仅为1000元,年化收益率可达12.04%。该产品收益日结,每天到账,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参与。据泛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拥有注册会员22万人,融资430亿元。

  兑付危机各方仍在僵持

  有期货研究员发现,货物从市场流到泛亚,却没有出现过从泛亚流到市场。泛亚的价格比现货市场价高25%至30%,因此货物从来没有被市场接受过。除了想拿委托日金费的投资者外,没有真正的用户买入铟,泛亚的铟库存只有进库,没有出库。换句话说,泛亚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委托日金费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刻。今年4月起,投资人发现他们在“日金宝”的资金开始无法取回。到了7月,连自己放在泛亚账户的个人资金都被“冻结”。同时,至少有330余家泛亚授权服务机构被关闭,80%的合作企业被神秘“剔除”,而泛亚管理层乃至客服人员却与外界切断沟通渠道。

  陷入恐慌的投资者在尝试联系泛亚及合作机构无果后,开始到泛亚全国各总分机构及昆明市政府门前集会维权,事态不断扩大。但目前,交易所、投资方、监管方等各方仍在僵持……

  ■财经观察

  你贪的是他的利息,他要的是你的本金

  “你贪的是他的利息,他要的是你的本金。”作为旁观者,或许一眼就戳穿了泛亚事件的本质——以稀有有色金属作为幌子,用高额利息作为诱饵,借新还旧并最终引发兑付危机的又一个旁氏骗局。

  然而,22万投资者、430亿元的资金,远在云南的泛亚,为什么能形成如此庞大的骗局?人性的贪婪,监管的缺失,地方政府以及银行不合时宜地介入,最终酿成了这场金融骗局。

  其实,作为金融领域的记者,刚听说泛亚事件之时,第一反应是,一家商品期货现货交易所怎么会出现挤兑?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交易所,就是给买卖双方做撮合,收取手续费而已。

  但泛亚这家商品期货现货交易所却不一样,他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帜搞起了“金融创新”。在泛亚的模式下,买方没钱没关系,投资人借钱给买方。泛亚为投资人保本保息,年息超过12%,还能每日结算。

  而且,泛亚产品设计得隐秘复杂,他动不动就牵扯着地方政府官员到访、致辞。此外,这家位于云南的商品交易所,还通过地方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资金募集渠道。要知道,中国大妈们一直都那么相信银行柜台……

  22万投资者、430亿元资金,就这样快速地流向了泛亚,这期间,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监管的介入。到是某期货公司金属研究员谭娜,早在去年底就明确预言了泛亚的结局。

  “泛亚对资金的需求逐年快速增长,铟的价格也逐年抬高。因为对资金的需求增长太快,总有一天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如果铟价格每年不能维持20%的上涨,或者短时间内铟价格下跌超过20%,抑或资金流入泛亚的速度减缓,都会导致其崩盘。”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确实没有研究员的眼光。大多数投资者只看重收益,投资风险意识的缺乏才是被骗的主要原因。泛亚事件再次警示投资者,无论鼓吹的投资风险有多低,都不要轻信,一定要对所买的产品有足够的了解。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王洁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