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网销万能险产品下架收益降

2015年09月17日 07:14    来源: 广州日报    

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将正式实施 市场再迎监管风暴

  “现在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想拿点钱出来做点稳健投资,之前有朋友推荐过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但是昨日上网发现不少万能险产品全部下架了,可供选择的产品非常少,这是怎么回事?”白领小陈昨日见到记者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理财利器”万能险遭遇寒冬,不仅多款产品显示下架或者售罄,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也是寥寥可数,而且收益率也不大如前,吸引力十分有限。

  广州日报讯 (记者周慧)业内人士表示,一场关于万能险的整治风暴悄然来袭,随着资本市场的动荡,近期险企的投资收益受到影响,而依靠高收益来抢占市场的万能险产品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觉。

  记者发现,这并不是万能险第一次悄然隐匿,去年8月份多家网销大户的天猫店也遭遇停业整治,整改3个月后才重新开张。重新开张的保险官方旗舰店不仅有明确的风险提示标志,还有详细的高中低收益分档示例。

  现象:网销万能险品种少

  记者昨日在淘宝保险平台上看到,万能险栏目下可供选择的产品目前仅为三款,其中一款尚未正式上市,另外两款的预期收益率均为年化6%。而此前,该频道上销售的万能险产品数量至少有十款以上,而收益率最高能达到7%甚至更高。而部分险企的天猫旗舰店上的万能险也遭遇下架。

  珠江人寿的天猫官方旗舰店首页已没有任何产品销售,只有“2015年8月万能保险产品结算利率”的展示,但产品内页已空空如也,并显示“该店铺没有任何宝贝”。而此前其天猫旗舰店有多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7%的万能险产品在销售。

  不仅如此,多家公司官网上的万能险产品也显示售罄,珠江人寿官方网站上有五款年化结算利率从6%~7.02%的万能险产品,全部显示售罄。君康人寿官网上多款万能型保险也暂停销售。

  业内人士坦言,随着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随之下滑,而险企自身的投资收益自然也会波及到万能险等产品的收益率,“超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本身也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

  事实上,去年9月继天猫店网销保险大户——国华人寿、珠江人寿、弘康人寿、信泰人寿险企集体关停后,不少万能险产品也开始纷纷从淘宝保险平台下架,包括整改后重新上架的上述保险网销大户,国华人寿也开始走主打保障型产品网销的路数。

  分析认为,“网销保险过分强调收益、忽视保障功能,过分重视营销”被认为是遭遇整改的主要原因。

  险企:表面风光 实际面临集中给付压力

  万能险这类高收益理财利器曾是多家中小型保险冲击保费规模,快速抢占市场的绝招,在过去几年曾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结算利率超过7%的万能险产品并非稀罕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各保险公司截至8月份披露的最新结算利率中,有12家保险公司涉及的25个万能险账户的最新结算利率达到或超过7%。

  不仅如此,随着利率连续下调,银行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预期收益率逐步走低,但受降息带动,高收益、低门槛的保险产品却形成销售利好局面。有保底收益的万能险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

  投资人程小姐告诉记者,她定期会购买一些短期的万能险产品,她认为,万能险一方面有基本的保底收益,高于当前的一年期银行定存,而且年化收益率也有5~8个点不等,比较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万能险每个月都会公布当月的结算利率,基本的收益率每个月都公开,好过市场上一些自己不熟悉的P2P产品或者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

  不过,对于部分中小险企来说,万能险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把双刃剑。业内人士坦言,部分产品以一年期超高收益率吸引消费者购买,而很多消费者都是看中其投资时限短、收益率高的特点,这就意味着等到相应期限时险企不得不面临集中给付的压力,若没有对应高收益项目的匹配,资金成本压力很大。“加上现在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中小险企投资收益亦承压。”

  监管:险企在当地没分支机构将禁售万能险

  事实上,保监会此前颁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尽管万能险和分红险并未被监管层设定明确的销售区域限制,但是有消息指出,如果险企在当地没有分支机构将不得销售万能险。这也被市场认定为万能险近期骤然降温的原因之一。

  有险企内部人士坦言,“随着越来越多短期万能险的普及,很多消费者都是将一年期万能险等同于一年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来对待,完全无视万能险本身的身故保障,甚至部分销售人员在宣传时更是将本身的身故全残保障作为一个额外的福利,而且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将万能险此前需要缴纳的退保费用、账户管理费用全部免除,并以突出强调产品一年期的预期收益率,这也是监管层所担心的,毕竟保险产品最基本的属性不能抹去。”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