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今年800只私募产品遭清盘

2015年08月26日 07:16    来源: 信息时报    

  A股快速猛烈的调整,不但杀得散户片甲不留,即使身经百战的机构投资人也是未能幸免。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以来,有800只私募产品遭清盘,其中仅7月份就有200只产品被迫清场。不过,硬币总有两面,随着基础市场的沦陷、私募产品的大批清盘,困扰公募基金公司已久的基金经理离职“奔私潮”也戛然而止,7月份竟无一人离职,不少前期“奔私者”甚至表示出回流愿望。

  私募产品爆发清盘潮

  A股6月中以来的急跌,使得资本市场提前“入冬”。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指数的节节败退,使得多数私募产品遭遇重创,部分产品因没控制好仓位,甚至惨遭清盘。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今年以来共成立2143只私募新产品,目前已有799只产品被清盘,创出同期历史新高。其中,7月份清盘的私募产品就有200只,为今年以来单月最多。有10只产品成立不到1个月即遭清盘。

  “即使在全球金融海啸时期的熊市中,私募产品也没经历过这么惨烈的境况。近3年来私募产品清盘的数量,每年基本保持在500只左右。”私募排排网高级研究员许炯东表示。

  格上理财研究经理张彦表示,市场上实际清盘的私募产品数量要远高于数据统计,“由于私募产品没有公募基金那样披露净值的硬性规定,许多产品清盘也不一定会发布公告。根据我们观察,这一波清盘潮比以往更为严重,今年大量产品遭到清盘的现象并不是私募行业的常态。”

  “现在主流的主动管理型私募产品的清盘止损线在0.7元、0.8元左右,也就是说客户在1元初始净值时买入,亏损到0.7元或者0.8元以下就达到了清盘条件。”好买基金曾令华表示,清盘线的设立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至少产品触及清盘线后投资者本金将不会继续亏损。

  据记者了解,不但新入市的新兵折戟沉沙,一些身经百战的老将也老马失蹄。去年底某高调“奔私”的基金经理管理的私募产品,由于一直看好互联网+概念,因此重配创业板,而上周以来的大幅下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没有控制好仓位,本周一的净值已降至0.728元,距清盘线仅一步之遥。而按照昨日大盘的跌幅,该产品应已触碰清盘线了。

  “周一晚,公司讨论了一个晚上,对产品管理给出三种方法:一是降低产品的清盘线到0.65元;二是公司用自有资金进行补仓;三是直接清盘。前两种防范都是基于对后市看好,不然只会让损失更大。但是经过再三考虑,私募基金经理还是决定清盘。他们认为A股底部暂时还没有探明,仍有下跌空间。”有私募人士对记者透露了公司的动向。

  此前,知名私募清水源(300437,股吧)也因击穿清盘线不得不走上清盘的道路。

  有“奔私者”意欲回流

  随着大批私募的清盘,一直困扰公募基金的人才流失问题也有所缓解。据好买基金数据中心统计,7月份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人数已降至0。而8月至今也未出现偏股型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况。

  好买基金数据显示,今年1~6月“奔私”数量分别为2人、5人、3人、3人、3人和3人,而近两年“奔私”的高峰出现在去年的4月和9月,分别为8人和7人。

  “现在"奔私"的人变少,和大跌行情不无关系。”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如果行情迟迟不见好转,下半年从公募出来的基金经理会更少。现在留在公募是更好的选择。”

  北京某“奔私”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虽然"奔私"是一种趋势,但也有时间点上的高峰和低谷。上半年"奔私"的,容易募集产品;而在熊市中发行产品,规模就上不去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做业绩。”

  沪上一名“奔私”人员则表示,没想到A股“寒流”来得这么快这么急,如果现在所在公司业绩到年底还没有好转的话,他有可能重新回流公募基金。而据记者了解,确实也有此前“奔私”员工与原公司商谈回流事宜。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