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鸡蛋现货看涨 期货面临高位调整

2015年08月06日 07:53    来源: 广州日报    

目前鸡蛋价格涨势和往年差不多 供应量充足 未来还有上涨空间

  继“二师兄”身价大涨之后,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蛋价也开始上演“大逆转”。

  昨日,广州零售市场的鸡蛋再度上调价格,红壳鸡蛋从5.3元/斤涨至5.6元,零售档主称,受到批发价格上涨的影响,价格还会上涨。一些蛋商表示,目前的价格算是回到正常水平,但继续上涨的空间很大。

  但是,另一边厢,昨日鸡蛋期货收盘价纷纷下跌,鸡蛋1509昨日一度跌停,截至收盘鸡蛋1509跌幅2.6%。

  广州蛋价:半个月贵了16%

  昨日,广州老城区最大的肉菜市场海珠市场又开始上调价格。记者看到,昨日的红壳鸡蛋为5.6元/斤,白壳鸡蛋为5.8元/斤;而前一天,这两种鸡蛋的售价分别为5.3元和5.6元。

  鸡蛋档主告诉记者,价格是从上个月底开始上涨的,当时的红壳鸡蛋售价为4.8元/斤,每次上涨都是涨两三毛,短短半个月,红壳鸡蛋已贵了0.8元一斤,涨幅达到16%。“批发商已通知了,明天还要涨个两三毛。”档主告诉记者。

  槎头蛋品批发市场档主徐先生告诉记者,昨日该批发市场的红壳鸡蛋批发价为4.3元/斤,白壳鸡蛋为4.6元/斤,而上月底,鸡蛋的批发价仅3.5元/斤。

  据广州发改委4日发布的价格监测显示,前期广州市鸡蛋价格大幅下降,随着中秋节的逐渐临近,近期槎头蛋品批发市场的鸡蛋批发价格逐步回升,广州市鸡蛋零售价格随之开始回涨,上周普通红壳鸡蛋零售均价9.93元/公斤,周环比上涨2.16%。

  芝华数据显示,近三天鸡蛋现货价格持续上涨,昨日全国主销区均价4.198元/斤,比前一天涨了0.053元。

  鸡蛋期货:近月合约昨一度跌停

  而昨日的期货却大多下跌,特别是近月期货跌幅更大,如鸡蛋1509在开盘后一度跌停,随后跌幅收窄,截至收盘下跌2.6%,报收4225元/500千克。

  中国国际期货农产品期货分析师招泳勤指出,鸡蛋期货近日面临高位调整。“今天大幅下跌,是期限的回归,前段时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弱,而鸡蛋期货则跟随禽畜产品的价格反弹,一度涨至4470元/500千克左右。但是由于鸡蛋期货价格相比现货价格过高,价格回调压力较大,不排除交割行为的发生。

  业内观点

  预计蛋价会维持温和上涨

  徐先生做了近30年的鸡蛋生意,他告诉记者,每年中秋节前,鸡蛋价格都会上涨,今年更是受到肉价上涨的替补效应的拉动。不过目前鸡蛋价格的涨势和往年差不多,目前供应量也很充足。

  据徐先生预计,到中秋节,鸡蛋价格或将站稳在4元多/斤的价位,未来蛋价还有上涨空间,但很难涨至去年的水平。据徐先生回忆,去年鸡蛋价格高达6.5元/斤,达到历史高位。

  有业内人士补充道,去年鸡蛋行情好时引来大批养殖户蜂拥而入,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今年养殖户又纷纷减少存栏量,再加上伏天蛋鸡歇伏产蛋量下降,中秋节前食品企业备货增加等影响,价格自然上涨。

  芝华数据研究经理杨晓蕾表示,随着后备鸡陆续开车,在产蛋鸡存栏量恐将逐步增加;同时,随着高温天气逐步结束,鸡蛋产蛋率将回升,后市鸡蛋供应恐将较为宽松。近期猪肉价格上涨是鸡蛋价格强势上涨不可忽视的原因。

  招泳勤认为,目前鸡蛋现货销售步入传统的中秋节前旺季,虽然近年禽畜产品的这种节日效应逐渐模糊化,但目前鸡蛋需求增加,而供应量整体是下滑的,预计蛋价还是会维持温和上涨的。

  而现货价格上涨,期货价格单边下跌很难,预计将会在两者之间寻找合理的价位,现货平稳上涨,期货补跌至合理水平。“鸡蛋期货或许还会补跌一段时间,如鸡蛋1509或许会回到4100元左右的合理价位。”招泳勤预计道。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鸡蛋供大于求 蛋价创新低      2015年07月08日
  • · 现货质量存隐忧 鸡蛋上涨乏力      2015年06月15日
  • · 鸡蛋期货定价功能初现      2015年01月13日
  • · “火箭蛋”将变成“伤心蛋”?      2015年01月13日
  • · 鸡蛋上市一周年功能发挥好于预期      2014年11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