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球经济依然没有明确的复苏标志,同时区域分化明显,波动加剧。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美国制造业的复苏与加息预期对新兴经济体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以及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波动导致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在小微经济的发展中有着更加明显的反映,2015年7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以下简称“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6月份总指数持平的基础上呈下行趋势,同时开始出现区域间分化。小微企业运行迫切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扶持。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全球货币市场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一方面,美国的加息预期对新兴经济体的压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欧洲的政治动荡又对欧元区的货币稳定形成潜在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本就面临着较大的国际收支压力,而金融去杠杆和某些行业去产能则导致融资增速下滑,进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继续走低,总需求水平依然较低。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现阶段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不会因为经济增速的下行压力轻易放弃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来自国家统计局6月份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逐渐趋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继续探底,显示出在调结构中落后产能的阵痛不可避免,但未必会对消费造成严重影响。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微企业的总指数优于PPI的走势,呈现出较为缓慢的下降状态。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先兆,小微指数能够先于宏观经济上扬。
具体看来,7月份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总指数为47.0,较上月微降0.2个点,依然低于荣枯值,各分项指标则呈现出区域分化和行业分化。
首先,从分项指标来看,市场指数、采购指数、绩效指数、风险指数比上月均下降0.2个点,扩张指数、融资指数各下降0.1个点,信心指数与上月持平,成本指数上升0.7个点。成本指数的上升,也反映出制造业在原材料端的生产经营相对低迷。
从区域指数来看,局部亮点突出。华北地区的小微指数为45.7,比上月下降1.2个点,中南地区为47.2,比上月下降1.2个点,这两个区域依然处于去产能的初期,经济波动的传导趋势已经有所体现;西南地区为47.0,比上月微降0.1个点,已经趋于持平;东北地区为48.2,比上月上升1.4个点,西北地区为47.3,比上月上升0.8个点,华东地区为47.1,比上月上升0.2个点,这三个区域已经呈现出回升态势,但情况又不尽相同,东北地区的回升来自政策扶持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西北地区的回升与其行业特点、气候特点相关,华东地区的回升则是去产能过程中的新兴产业兴起而形成的拉动力发挥作用。
再从行业指数来看,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0.1个点;制造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5.5,较上月下降0.2个点;建筑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6.4,较上月下降0.3个点;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6.3,比上月微升0.1个点;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3个点;服务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7.4,比上月下降0.4个点;交通运输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7.3,比上月上升0.4个点。从行业来看,指数虽然依然有升有降,但情况不一:制造业依然处于下降趋势,这对小微经济整体复苏形成压力,而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的波动仍属于常态;交通运输业的回升应视为重要利好,因为在行业指数回升的过程中还伴随着行业利润的增加。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如果这种升降不一的现象有所收窄,那么小微经济的复苏是可以期待的。
小微企业的融资和风险问题也需关注。7月份小微企业的融资指数为50.9,比上月微降0.1个点,其中农林牧渔业的融资指数下降1.1个点,降幅最大。而同期小微企业的风险指数为50.8,比上月继续下跌0.2个点,其中服务业下降幅度最大,为1.7个点。调研显示,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较前期有所趋紧,仍然需要有效的政策手段加以扶持,以帮助小微经济能够尽早企稳复苏。(文章来自:经济日报 作者: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 李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