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盘点新三板3项举措 如何解决二级市场流动性?

2015年07月31日 11:18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新三板流动性萎缩,投资者抱怨的同时,做市商也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近日,做市商也“喊冤”,呼吁改革。那么,易三板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新三板市场的问题出在了哪?

  开放“竞价转让”

  我们知道新三板的交易方式有3种:协议转让、做市转让和竞价转让,但竞价转让一直没有实施。

  2014年初,新三板向全国扩容时,还采用的是协议转让方式,到了2014年8月,做市商正式成为新三板市场主体一员,对提高市场流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议转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线下”交易“线上”化,股转系统只是提供了一个登记功能,对于市场流动性和定价起不到任何作用。

  做市转让方式,来源于纳斯达克,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最近出现的做市商制度的问题,说明了舶来的做市商制度在国内还需要适应期。但做市商制度对于活跃市场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之前在易三板研究中提到过一个观点,认为协议转让的高级阶段是竞价转让,或者说竞价转让的初级阶段是协议转让。竞价的本质是拍卖(bidding),是依靠市场竞争定价的一种方式。

  要让市场参与者、投资者能够享受到市场“红利”,开放竞价转让方式是必要的,如果本质上来看,协议和竞价同属于直接交易,那么是否有可能放弃协议,直接采用竞价的方式?

  竞价转让,可以规避掉很多“1分钱”交易的制度套利现象,投资者普遍期待公开竞价转让方式的出台。

  降低500万门槛

  第二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是“降低门槛”,500万的开户门槛,把很多中产阶级拒之门外,业界普遍认为500万开户门槛有些高,100万-200万甚至是50万更加合适。

  如果说竞价交易方式,是激发市场公平性的重要手段。那么降低门槛就是增大市场交易主体的关键途径。目前,500万外围的投资者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投资,比如基金、理财等。

  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易三板研究认为,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进入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当然制度设计要跟上。我国有1900万中产阶级,媒体报道,这次股市大跌消失了50-60万。作为财务投资的场所,A股的风险完全不亚于新三板,对此,适当降低新三板市场门槛,让合格投资者进入,有利于增加市场活力。

  做市商扩容

  竞价转让、降低门槛之外,还有一项值得关注的是做市商扩容。易三板研究认为,做市商制度本身是有效的,但关键看我们如何把它利用好。竞争型做市商制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使用了44年,塑造了无数个优秀的跨国公司。而垄断型做市商制度,历史就更加悠久了,要追溯到18世纪末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梧桐树协议”时代。

  当下新三板虽然采用的是“市场化”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有些方面仍然有行政化的色彩,做市商门槛就是其中一项。但监管层和股转系统正在推进此项改革,逐渐放开做市商准入,让更多有资质的金融机构进入,增加市场的活力。

  目前不到80家做市商,主要是券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度性垄断”。本轮新三板市场的下跌,和一些做市商的“做空”有一定关系。从客观上讲,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券商本身没有竞争对手,低价的股票只能交给券商做市,如果外围的力量进入,会激发做市场主体更加“理性”的决策自己的行为,因为企业和投资者会用“脚”来投票,淘汰“坏”的做市商。

  做市商制度本身,已经日趋完善,比“坐庄”有更多的制度性限制。如果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做市商主体入场,竞争性的环境会营造更加健康的市场氛围。 (作者:易三板研究团队)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