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涛
艺术品典当应该算作老话题了。北京金保典当行大约七年前开始尝试艺术品典当业务。因为对这个领域十分感兴趣,笔者当时曾经向相关经营人士做过了解,并到金保典当行观察过具体的业务运作。
一般而言,在需要典当行提供资金支持的人群中,能提供房产、车辆,甚至股票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占比很高,这个人群往往成为了典当行的主要客户群;其次,有许多人可以提供各类奢侈品、工艺品进行质押,比如,手表、相机、玉器翡翠、珠宝首饰等,这些也一直是典当行的传统业务,并不属于笔者在此提及的艺术品典当的范畴;这里所说的艺术品,多是指中国书法绘画、油画、瓷器古玩之类的物品,通常在典当行的客户群体中,具有艺术品收藏的人士占比相对并不高。
二十多年来,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得十分迅猛和强大,吸引了几乎所有艺术品爱好者的目光,投资、收藏人士已经习惯于与拍卖行进行交往。由于拍卖行的定价比起典当行的定价要高一些,更能够吸引藏家到拍卖行进行变现,而不是去典当行质押借款。因此,去典当行通过质押艺术品需求贷款的人要么不熟悉拍卖行,要么其藏品不被拍卖行所接受,要么就是遇上了急事,送拍卖行上拍已经来不及了。
几年前,将藏品送到典当行的人士并不是很多,其藏品的质量也比较差,真品率很低。比如,当时,金保典当行只是聘用了一位曾经在拍卖行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兼职作为鉴定评估专家,每周来一两个半天在公司定期接待藏家。记得有一个接待日,笔者在金保典当行现场观察,来送当的人络绎不绝,送来的藏品主要是中国字画和瓷器,但其中能够有质押价值的藏品很少,每天能有一、两单成交就已经很不错了!
由此可见,艺术品典当首先面对的就是业务量少、真品率很低的问题。另外,由于文物艺术品的种类繁多,因此要求鉴定评估专家的涉猎面要很广,什么都要懂一些。有时甚至要多位专家一起鉴定,或遇到特殊藏品专门请教其他专家复审,才能将典当风险降到最低。很明显,聘请专业人士成本很高,这与艺术品典当的收入常常难以匹配。同时,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的专业性很强,典当行的经营管理者与专家之间如何取得信任也是一个实际问题。
那时金保典当行艺术品典当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方式:聘请鉴定能力广泛的古玩专家兼职工作,聘用合同上要求该专家自担风险,当收当的文物艺术品出现绝当情况时,专家必须能够以当价购走质押品,由此增加专家的工作责任心,分担典当行的经营风险。此时,鉴定专家也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他可以通过典当行的窗口,低价买到一些绝当的艺术品。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在于,质押估价往往过低,交易不易达成。
五年前,北京最大一家典当企业华夏典当行也尝试开展了艺术品典当业务,据了解,他们采取了另一种方式,聘任了全职的鉴定专家,当出现艺术品绝当的情况下,由公司负责进行处置,而不许可专家自行收购。如今,华夏典当行的业务主要依靠房产、车辆、股票、玉器翡翠、珠宝首饰工艺品等,文物艺术品质押贷款的占比依然很低,尤其高档艺术品进入典当环节的可能性更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文化部市场中心2014年的统计数字,在目前全国近7000家典当行中,从事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只占千分之五,而真正开展相关业务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典当行只有20家。开展艺术品典当业务的上海东方典当行的两个鉴定评估小组每天要面对的赝品数量远远超过真品,典当率很低,入不敷出显而易见。
笔者以为,由于文物艺术品投资收藏的小众特性,也因为文物艺术品难以标准化鉴定评估的难度所在,未来艺术品典当的规模一定会逐渐增加,高档艺术品也有可能进入典当,但是,正如当今经常提及的艺术品金融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一样,我们似乎还看不到艺术品典当成为典当行支柱业务的可能性,也许仍然只是一种美丽的点缀而已。
季涛(北京) 职业拍卖师,著有《拍卖师主持教程》、《北京拍卖史话》,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财大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