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层制度推出时点临近,新三板制度建设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业内人士建议,分层应侧重流动性标准及财务标准。部分专家对中国证券记者表示,新三板应尽快推出分层制度,在此基础上实施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引入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充分发挥做市商作用
8月即将来临,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也将迎来一周年。新三板做市系统于2014年8月下旬上线,此后逐渐成为挂牌企业、券商和投资者青睐的交易系统。新三板做市指数在2015年3月推出之后,做市商助推新三板交易迅速活跃,做市指数也在半个月内从1650点飙升到2670点附近。
“对做市商制度的实施,市场普遍认为利于新三板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流动性,增强新三板市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稳定市场,促进市场平衡运行。此外,做市商所报的价格还有利于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校正买卖指令不均衡现象、抑制价格操纵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相关专家这样阐释做市商制度的优越性。
但从今年4月初开始,三板做市指数持续阴跌,期间出现过两次反弹均不足4个交易日便戛然而止。股票成交也持续萎缩。市场人士的看法是,新三板市场目前面临流动性危局。
新三板成交处于冰点之际,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做市券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PE人士表示,整体来看,部分做市商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做市券商通常能从挂牌公司拿到廉价筹码,但由于二级市场成交持续萎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券商并不能承担股价下跌风险,不得不抛售套现。这令本应提供更高流动性的做市商反而成为砸盘力量,不仅使企业与券商的矛盾激化,且让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失血。”
分层制度受关注
4月以来,新三板定增市场的火爆与二级市场流动性困境并存。针对这一特征,有券商提出“如何用一级之‘火’融化二级之‘冰’”。
统计显示,截至7月中旬,新三板市场今年共有760家挂牌公司完成942次定向发行,发行股票89.13亿股,累计融资额401.32亿元,不少企业还进行了挂牌即定增。与此同时,与今年4至6月份新三板挂牌企业平均PE60.90、52.31、45.90倍相比,7月29日企业平均市盈率已经降至34倍。随着估值中枢不断下移,定增破发现象频现,一些公司不得不改变甚至中止原发行方案。更有甚者,跌破做市商成本价的挂牌公司案例也在增多。
公开数据显示,7月29日当天,做市转让总成交金额仅为1.30亿元,协议转让总成交金额仅2.78亿元,分别较4月7日成交峰值下跌97%和67.2%。在成交不活跃、流动性不佳的背景下,记者从多家挂牌公司处获悉,已经出现部分企业不愿意给券商折扣库存股份的情况。
北京科创企业投融资联盟秘书长李浩指出,2015年4月左右,部分公募专户、子公司以及私募产品进场,新三板市场瞬间火爆,很多企业在高点借机增发。目前,新三板企业股价跌破定增价,参与定增机构的股份市值随之缩水。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此前市场期待的降低投资者门槛等政策没有落地,二级市场增量资金萎缩。不少业内人士现在把提高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期望寄托在“分层制度”上。据悉,市场分层位列今年全国股转公司重点工作安排中的第一条,相关负责人对该制度“年内落地”也做出了承诺。
“由于可以更好地引导投融资对接,分层制度是全国股转公司今年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分层可以大幅提高市场流动性,相关部门在积极推进。”有券商人士说。7月29日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新三板属于新兴市场,没有太多的历史负担,意味着后续的创新空间很大。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说明,分层方案的具体设计将有更多“特色”创新,不排除9月就推出相关意见稿。
对于分层制度建设,不少业内机构均表达了各自的建议。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提出,要考虑做市商数量、做市时间、股东户数等指标;九泰基金建议分层指标侧重流动性指标,同时兼顾财务标准,分层制度实施之后可以从“竞价+做市”逐步过渡到竞价交易。
期待出台政策组合拳
广东省沃土企业成长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分层应该只是第一步,倘若分层制度能尽快推出,其他制度创新也可能提速。如投资者门槛降低、竞价交易等,都可以通过分层制度把不同风险的公司分类,进而实施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制度,引入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全国股转公司也意识到要与其他相关制度配合。今年6月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与分层制度相对应,在市场体系建设的完善过程中将建立常态化的市场退出机制,包括完善挂牌公司的主动摘牌和强制摘牌制度,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业界期待新三板制度建设的政策组合拳尽快推出。有券商建言,希望出台政策鼓励场外资金入市,同时通过拓宽做市商资金渠道、建立大宗交易平台、加强对增发行为的监管等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
“新三板不少责任都压在了做市商和主办券商身上。但相关方面都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有基金人士表示,目前衡量新三板市场自身运行质量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机构也难以衡量发行融资的效率和质量。“新三板要想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挂牌,分层制度建设应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