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慎选标的

2015年07月17日 08:09    来源: 经济日报    

  普益财富 李林夏

  一直以来,自带“刚性兑付”属性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数情况下被要求实现其预期最高收益率。结构性产品的本金一般投向流动性较高的债券货币市场,其收益率与标的物挂钩,会根据产品本身的设计,以触发事件的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收益率。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存款,保证收益型产品中也并非所有的产品都保证了最高预期收益(结构性产品不保证最高预期收益),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虽然不保证本金、不保证收益,但大多数情况下能实现保本并实现最高预期收益。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产品,到期收益还会比预期收益率略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25日,2015年上半年到期的35585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有22534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除未公布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外,22202款产品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259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在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73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高过公布的最高预期收益率。

  在各类投向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组合投资类、融资类产品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最高收益率差别不大。所有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收益率波动性较大,但无一例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在统计学上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大过其事先设置的预期收益率。

  结构性产品则较为特殊,其挂钩标的不一导致其所能实现的收益率有所不同,偏离程度也不一致。对于偏离程度小的结构性产品,如挂钩利率及汇率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可大致估算出其收益率,这与其产品设计有关,在收益分布上与固定收益类产品更为接近。这类产品的标的障碍价格的范围设置的过于宽泛。与股市指数或股票挂钩的产品,其收益率波动范围较大,确定其收益率的可能比较小。与固定收益类产品相比,结构性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无太大的竞争力,但部分产品年化到期收益可达到20%以上,这也是对投资者吸引力最大的地方。

  近期股市较为动荡,如果追求较可靠的回报,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失为更好的选择。毕竟,比起平均的到期收益率,结构性产品在收益实现上并无优势。

  此外,多数结构性产品嵌套了期权及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如某款与沪深300指数挂钩的产品:如果到期日指数大于投资开始日15%,则获得最高收益a,到期日指数小于投资开始日时的指数,则获取收益率b,指数增长处于0至15%时,获取收益率c。这是较为简单的一种设计,投资者能获得的收益区间范围为b到a之间,且保证了最低收益b。由于股市波动较大,可能导致最终此结构性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投资者需要判断的是,究竟有多大可能沪深300指数在到期日收益率会大过开始日指数的15%,才能使自己获得最高预期收益。因此,投资者要结合指数处于合约规定的范围的概率,来估计获得的到期收益率,再考虑此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

  另外,为增强判断,还需留意某银行发行的这一系列产品在近期的表现,关注此系列产品实现收益的概率情况。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