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通程控股旗下酒店谋转型 “放下身段”卖包子

2015年07月07日 07:22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酒店业的“寒流”仍在继续。通程控股(000419,SZ)旗下五星级酒店长沙通程国际大酒店,最近加入了“卖包子”的行列。

  据了解,2013年以来,通程控股酒店业务就一直亏损,拖累其业绩。长沙通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卖包子”其实是其高端酒店结合大众消费的缩影。

  华美酒店顾问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表示,高端酒店“放下身段”回归大众消费的行为可取,高端酒店要抓小,但更要抓大,要深耕高端领域,不能因为低价产品而影响酒店的高端定位。

  餐饮收入占比超过40%

  赵焕焱发布的《中国住宿业5年总结》报告显示,去年星级酒店亏损比前年更严重,2014年中国星级酒店净利润亏损59亿元,高端酒店最坏的时期尚未过去。

  湖南长沙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五星级酒店亏损面达75%,四星级亏损面达72%,三星级亏损面达64%。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不少高端酒店使出浑身解数。长沙通程国际大酒店日前便加入了“五星级酒店卖包子”的阵营,在酒店门口设外卖摊。

  长沙通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卖包子”是从今年上半年才开始的。2013年以来,高端消费以及公务消费大幅下滑,公司经过两年来的市场观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会以理性消费、大众消费为主。因此,公司旗下各酒店均有类似向大众消费贴近的措施。“2013年之前,公务消费收入能占到酒店业务收入的40%,但现在公务消费很少了,基本已经没有。”

  据了解,通程控股旗下共有5家自投自管星级酒店、2家托管酒店。此次酒店转型主要是从酒店业务收入中占比最大的餐饮入手。上述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我们酒店业务中,餐饮收入占比超过40%,餐饮业务的定位将从高端向中低端转型。”

  通程国际大酒店有客房、餐饮及休闲等业务,其中本土酒店休闲业务占比很小,客房业务未作降价调整。

  目前,通程国际大酒店的转型措施正在陆续落地。“没有了高端宴会消费,就要找准目标客户,转向商务市场及家庭市场。”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欲借卖包子开发老百姓市场。

  酒店业务连续出现亏损m

  通程控股是一家以零售、典当及旅游酒店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2014年财报显示,旅游酒店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不达10%。2013年至今,公司酒店业务接连亏损。受旅游酒店业务的拖累,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66%,营收仅微增0.74%。

  从2012年开始,通程控股就已经提出着力进行酒店定位及产品结构的适应性调整。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酒店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现在高端酒店很少有盈利的,我们只能降低酒店业务的下降幅度,今年上半年酒店业务同比会有好转。”据其透露,在餐饮业务上,公司已经从菜单到餐饮价格体系作出调整。菜单回归基本消费需求,往家常菜品类靠拢,提供性价比产品。“我们现在菜品价格水平已与长沙比较好的社会餐馆相当。”

  赵焕焱认为,高端酒店应该立足高端,深耕高端,“要抓小,更要抓大。高端消费还是有需求,不能舍本逐末。”他建议,低价产品的销售地点应该与酒店相对独立,不要影响酒店的高端定位。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25家连锁酒店站台去哪儿网      2015年05月29日
  • · 酒店“上云”将降低一半运维成本      2015年05月15日
  • · 千禧国敦酒店去年利润下滑5%      2015年05月12日
  • · 湖南200多家酒店“断供”去哪儿网      2015年05月0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