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景区纪念品都长一个样引吐槽 多来自小商品市场

2015年07月05日 07:07    来源: 人民日报    

  “现在的景区纪念品,都长一个样!”采访中不少游客向记者这样抱怨。

  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现今在全国的许多旅游景点,纪念品普遍存在着同质化、低端化的问题,没有特色、缺乏创意。

  现状:纪念品多来自小商品市场

  小胡是辽宁某旅行社的导游,几乎走遍了辽宁的各个旅游景点。谈到旅游纪念品,他告诉记者:“在景区附近的旅游商店几乎都是千篇一律,有时候我带的不少外地团游客都感到非常无奈。”

  在沈阳故宫、东陵公园等景点,10元一条的手串、5元一本的明信片及20元一个的纪念水杯随处可见,但是质量不容乐观。而在一些高档的商店,上千元的木笔筒、玉器及玛瑙雕件又让人望而却步。“这里有特色的纪念品真不多,这些印有清代皇帝的明信片和书签都是我们找河北的厂家定制的。”专门做纪念品生意的齐女士表示。

  小海螺、石头、披肩、佛珠……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

  “感觉景区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各地分店!”云南大学的潭华钰同学满脸无奈。去年国庆假期,她在湖南景区买了块“湘绣”手绢。上网一搜却发现,差不多的手绢,在南京、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叫“蜀绣”,几乎相同,就是名字不一样。

  原因:景区不重视创意设计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和景区仅关注直接的景区门票收入,而忽略了旅游产业的间接效益。”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鲁小波表示,各地景区长期侧重于门票、餐饮、娱乐等显性收入,忽略旅游商品特色化带来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综合效益,致使本地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不受人关注,逐渐被生产成本低廉的外地批量小商品所取代。

  在沈阳的一家礼品设计公司,记者看到了各种自主研发、被赋予当地特色的展示品。

  “我们在各景区的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公司经理向记者介绍,他们根据沈阳的故宫、东陵、大帅府等景点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有纪念币、笔筒、折扇等,但价格相对较高,“店主一般还是从小商品市场进货。”

  探索:要有特色就得接地气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剑河县,苗寨里十几个绣娘依次而坐,手起针落,一朵朵鲜花、一只只蝴蝶跃然帛上。

  “原来学刺绣就为给自己和家里人做些衣服,后来由于外地游客对我们当地的苗绣、侗绣等产品很感兴趣,就索性开了家公司,专门从事刺绣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剑河兴园刺绣厂老板娘黄成香说,特色商品开发就得接地气,公司把少数民族刺绣与围巾、披肩、手包等产品结合起来,将苗、侗元素与当下潮流结合起来。这样的产品深受游客欢迎,去年公司产值达到7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近百位绣娘就业增收。

  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不仅要努力挖掘本土化价值,更应该结合现代营销物流策略,走精品化、创新化的发展道路。

  在云南建水古城,景区通过文旅融合,将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打造成完整的产业链。“古城带不走,紫陶成为不少旅游者来建水必买的旅游纪念品。”该县一位旅游从业人员介绍,不少紫陶生产企业专门针对游客设计了部分便于携带的小器件,碰上看中的大器物,商店还会提供物流服务。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