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养老基金入市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6月29日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稿(以下简称《投资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投资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0.38万亿元,合计约3.55万亿元。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全国可以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两万多亿元。
按照养老保险基金30%的入市比例,进入股市的资金将达到数千亿元。这对于股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因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市是一个长期投资,将对股市起到稳定性作用。”
养老基金入市意在托市?这是误解
养老基金入市是指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证券投资。将养老基金投资于市场,可以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作用,但是,由于股市风险大,老百姓的养老钱经不起半点闪失,所以,养老基金入市一直存在争议。
这次公布的《投资办法》则允许养老基金按照一定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如果从盘活养老基金、拓宽基金来源,减轻企业和财政负担的角度去理解,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问题是,当前股市处于2007年以来的新一轮牛市中,从年初股指一路飙升时的万众欢欣到近两周的万众揪心,一些盼望股市走牛的股民和机构对政策变动极为敏感。
而在股市震荡关头,《投资办法》允许一部分养老基金入市的消息引发了普遍关注。如果《投资办法》被通过,按照其养老基金入市的上限30%计算,未来将有6000亿元以上的资金能进入股市,这被一些股民理解为“托市”。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托市的理解不很全面。“第一,养老基金没有托市的职能;第二,没有托市的能力。”养老基金是一个保障基金,是在养老金收支过程当中,暂时结余的一部分钱,不是投资基金,更不是风险投资基金,这笔钱不是用来投资的,更不可能用来托市。
“30%是入市金额的上限。不是说入市资金一定要达到上限。”金维刚向记者强调,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因此养老基金投入股票的比例不会很高。
按照金维刚的解释,养老基金进入股市的比例不会过高,但沉睡在账户上的这笔钱能够进入股市,至少对于股市是利好。金维刚说,因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市是一个长期投资,能对股市起到一个稳定性的作用。
“它不是短线炒作的资金,它是从长期的战略考虑来购买股票的,所以不会轻易抛售,最终可以获得长期收益。”金维刚表示,一些网友认为养老基金进入股市意在托市,是一个误解。
金维刚指出,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不是来托市的,它本身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投资来保值增值,否则那么多钱放银行里面会导致贬值。通过市场化运营改变这种状况,养老基金有内在的要求进行市场投资。
如何管控风险
客观地讲,养老基金缺乏有效保值增值手段是其被诟病的一个原因。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在2015年两会上指出,按照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存银行,好处是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问题是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收益率还低于CPI,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贬值的状态。
“去年养老基金累计节余达3.55万亿元,过去为了确保基金安全,国家规定养老基金暂不进入市场投资,主要存银行和购买国债,多年来养老基金99%都存在银行。”金维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企业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7%、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超过8%。“而去年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只有2.9%,低于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因此,养老基金入市,主要目的是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那么入市后如何防控风险?《投资办法》给出的制度设计是,明确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各自权利、责任,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投资办法》规定,委托人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受托机构是指国家设立、国务院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是市场化的,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和投资经验的金融机构。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鲍淡如认为,《投资办法》对风险管控的制度设计安排比较完善。依据《投资办法》,委托人把一笔基金交给受托机构,再由受托机构物色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要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情况。
金维刚指出,对养老基金的投资监管很严格,由政府认定具有资质的专业投资机构来投资,对公司的投资行为都要进行实时监控。
他解释说,对于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的选择,人社部首先要进行考察、评选、认证,比如说公司的规模、盈利记录、专业人员素质等,达到条件后可以接受委托方的委托进行投资。这是把了一道关。将来承担投资运营后,它的投资是在专门的监管机构的监管之下进行的。如果出现违规操作,或者导致损失,就要承担责任。
一些专家预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有较大可能成为受托机构,承担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工作。鲍淡如也比较认可这种看法。此前,全国社保基金已经有托管一些省份养老基金的案例。例如,广东省、山东省先后将部分养老金结余资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
据媒体报道,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广东省政府签订合约,受托投资管理广东省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资金1000亿元,该委托资金并入全国社保基金统一运营。2014年,受托管理的广东委托资金将委托期限从2年延长至5年。到2014年年末,广东委托资金权益为1054亿元。至2014年年末,广东省委托资金累计投资收益约177亿元,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资产总额15290亿元。自成立至2014年年末,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5580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36%,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2.42%)5.94个百分点。
“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十多年的投资回报来看,效果是不错的,现在提出养老金入市,我们也有了可参照的经验。”鲍淡如说。
资本市场必须尽快完善
“养老金入市不是中国新创的,许多国家的养老金都是入市的,都有各自的比例限制。”鲍淡如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养老金如果只是存银行、买国债,实际上难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养老金是一个存续时间很长的、很稳定的资金,在投资风格上不应该急功近利。”鲍淡如说,养老基金的投资风格应该是稳健的,以价值投资为主,这跟健全的资本市场的需求是吻合的。资本市场发展也要以稳健的价值投资为主,实体经济可以从资本市场当中融到资金,投资人也可以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鲍淡如认为,养老基金入市多少,什么时期入市,要看资本市场的发展,还要看基金投资运营总体目标的安排,是一个很审慎的行动,安全第一。
在鲍淡如看来,养老基金入市对证券市场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因为养老基金的投资是长期的、理性的价值投资,可以在资本市场发挥“定盘星”作用。
虽然一些专家认为,养老金入市风险不大,但还是有许多人为此捏了把汗。在他们看来,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养老基金一旦进入股市,难免遭遇风险。
褚福灵认为,老百姓的养老钱进入股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帮助这些公司发展壮大,公司效益好了,员工的待遇就会水涨船高。养老基金入市有积极作用,要防犯风险,必须尽快改革完善资本市场。
本报北京7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