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希腊债务突增变数恐致“双输”

2015年06月29日 07:3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欧元区财长拒绝延长希腊债务救助协议的期限之后,希腊议会27日同意于7月5日就准备与国际债权人签署的协议举行全民公决。这将希腊债务局势推入新的未知境地,希腊违约并退出欧元区的几率增大。

  希腊公投在即

  欧元区18国财长在26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决定,拒绝延长月底到期的希腊债务救助协议的期限。希腊财长拒绝接受这一决定,中途退出财长会议。

  6月27日凌晨,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宣布政府提议7月5日就拟与国际债权人签署的协议举行全民公决,并要求把6月30日到期的现有救助协议再延长数天。

  欧元集团主席戴塞尔布卢姆随后表示,希腊政府拒绝了国际债权人的方案并于26日晚单方面中断了谈判进程。他批评说希腊政府进行全民公决的提议“令人伤心”。他强调:“6月30日是希腊与债权人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但他表示,依然随时接受继续进行谈判。

  戴塞尔布卢姆试图对希腊议会施压,但是希腊议会还是于27日晚些时候投票轻松通过了齐普拉斯的公投提议。这意味着希腊人民将投票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国际债权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和欧盟)最新提出的协议方案。据法新社报道,有民调显示大多数的希腊人目前支持政府与国际债权人达成救助协议。

  希腊的国际债权人25日提出方案,将现有救助协议再延长5个月至11月底,其间希腊可获得四笔共155亿欧元贷款,包括在6月30日之前发放18亿欧元贷款。但希腊将继续在债权人的“监管”之下,实施一系列紧缩和改革措施。而今年1月上台的希腊左翼政府主张结束紧缩、终止救助协议。

  6月30日,希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有16亿欧元债务到期,7月和8月希腊对欧洲央行还将有总额30亿欧元的债务到期。希腊债务违约和退出欧元区的风险越来越大。

  分析人士认为,希腊政府将协议付诸公投的决定不仅把希腊推入“完全未知”的境地,同时也让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几率提高到“至少50%”。

  欧元区将继续维稳

  欧元区财长拒绝延长救助期限令有关希腊违约的担忧飙升,希腊民众担心,银行业资金紧张可能导致周一无法开门,或者政府可能采取资本管制措施防止资金外流,因此上周末纷纷在银行取款机前排起长队等待取款。据外媒报道,欧洲央行正在紧急会见希腊银行业代表,预计将很快出台应对措施维持希腊金融业稳定。

  希腊公投的消息宣布后,德国和法国均表示希望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德国还表示,将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危机向其他欧元区国家蔓延。

  27日,欧元区再次召开了除希腊外的“非正式”财长会。戴塞尔布卢姆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元区成员国将充分利用现有工具维护欧元区的完整与稳定。

  戴塞尔布卢姆说,欧洲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一直是维持欧元区稳定的强大工具,并将成为欧洲央行在自身权限范围内独立采取行动的补充。“我们决定采取果断措施来强化经济与货币联盟。”他说。

  他强调,给希腊提供援助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于6月30日到期,在短期内没有后续融资安排的情况下,希腊当局需要在国际债权人的技术支持下采取措施维护希腊金融稳定。

  欧元区对希腊的现有救助协议有效期所剩无几,戴塞尔布卢姆表示,欧元集团将密切监控希腊经济与金融形势,并随时准备再次召开会议并作出必要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7日说,虽然希腊决定就协议举行全民公决,但国际债权人将继续努力维护希腊的经济稳定。“我们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切实重塑希腊的经济稳定。”她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展现灵活性,我们会继续这么做。”

  违约恐成双输局面

  随着债务偿还期限将至,希腊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况近在咫尺。分析指出,如果希腊违约后不退出欧元区,就意味着欧洲将像救助塞浦路斯那样对金融业提供援助,但考虑到希腊的经济规模远大于塞浦路斯且已经接受了两轮援助,实施的难度将很大。而如果希腊违约并退出欧元区,将可能带来双输局面。

  一旦退出欧元区,希腊经济和社会至少在短期内将付出沉重代价。雅典工商会主席康斯坦丁诺斯·米哈洛斯警告说,希腊重回自己的老货币德拉克马会让希腊人在一天之内损失40%的购买力,几周之内损失的购买力可能会达到60%至70%。违约和退出欧元区还可能进一步推高希腊已达26%的失业率,作为经济支柱的旅游业也将遭受重创。

  但也有分析指出,从中长期来看,违约会让希腊卸下沉重的债务负担,获得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退出欧元区也将让希腊对自己的货币、贸易、投资政策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竞争力。

  然而对国际债权人来说,希腊退出欧元区将可能导致此前的数千亿欧元救助贷款无法收回,并破坏欧元区的完整性,动摇欧元的地位。除经济上的影响外,这还将使欧洲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