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和次贷危机同时到来,国民的举国欢庆和股民的一片哀鸿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降到冰点,中国股市也在这一年跌至谷底。
一年后,我来到上海念大学,母亲一口气给了我5万元,作为我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并提醒我可以尝试一些投资。我怀揣着对于股神巴菲特的崇拜和5万元“巨款”,一头扎进了当时已经探底的股市。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入市的那天沪市报收2683点,我买的那只股票大涨7个点,一天就赚了近3000元,在当时这几乎是普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沪指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狂涨了700个点。我的资金也从5万元翻到9万元。在那两个月里,我白天看盘,晚上选股,除了班主任的课之外,其他的课一节都没有上过,以至于快到学期结束的时候,许多老师一直以为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没来报到。
2010年愚人节那一天,我的账户里有10万元,我极其不情愿地取了5.5万元去买单反相机,后来才庆幸还好取了出来。随后,股市一直熊了4年,我账户里剩下的5万多元到取出来的时候,只有不到3万元了。而那些曾经拉着我胳膊求我带他们炒股的人,他们的股票基本都成了“传家宝”。
从2010年到2014年,整整4年我没有再踏进过股市,却保持着每天关注资本市场的习惯。2013年毕业后,我选择了当财经记者,作为我职场的开始。一年后我辞职,来北京读研究生。在牛气冲天的2014下半年,我投入3万元再次入市。与4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了解资本市场。3万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翻了接近7倍,当股指到达5000点的高位时,我选择空仓观望。
持续关注中国A股市场的这些年里,我看过资本疯狂地进出,看过股民从狂喜到绝望,看过一个个财富奇迹的诞生和幻灭。渐渐地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供大学生股民们参考。
资金最好是闲钱,把自己的钱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预估的生活开支;第二部分是用于应急的钱;第三部分才是用于投资的钱。用这一部分的钱投资,即使出现亏损也不至于出现过大的心理压力。
另外,大学生并非职业操盘手,本身课业压力不小,股市又是瞬息万变,大盘交易的时间也与上课的时间相重叠,所以要学会分配自己的时间,保证不耽误学业。
要确定盈利目标位。没有任何散户能真正在最低点吃入,在最高点抛出。因此,设立一个目标位很有必要,达到目标位之后,不管行情如何,卖掉,再寻找下一个投资对象。
对于大学生而言,炒股的经历远比盈利重要。炒股的经历能够使得大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金钱和理财,也能够锻炼年轻人的心理素质,历练出一种沉稳的性格,这些对于大学生未来踏上社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