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有价,玉无价。中国恐怕是全世界最尚玉的民族了。这和我们血脉中的儒家文化,渊源深厚。孔子曾说“君子比德于玉”。而拍卖上的好玉佳器,也常常引来加价连连。
“乱世藏金,盛世藏玉”,在玉器收藏中,根据藏家的偏好大致可以分高古玉、明清玉、现代新玉三大类。我们该投资哪一个呢?
时至今日,市场中昔日名声显赫的玉器却黯然失色。尤其是唐代以前的高古玉,在拍场中得不到市场和藏家的认可。放眼中低端、大众化的民间市场,古玉行情同样不给力,出现了“商周玉卖不过明清玉,明清玉卖不过当代玉,当代玉卖不过原材料”的情况。为什么?
我们把玉器分为高古玉、明清玉、当代玉,高古玉经历了神权、王权、礼制三个时代,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在高古玉上,我们能够管窥某些历史时期的基本风貌。明清玉见证了市民社会兴起后的社会变化,玉器进入生活和审美领域。在明清玉身上,我们能看到明清之际的社会活力和充满生机的艺术气息。而在当代玉上,我们看到的是有着浓郁艺术气息、与当代思想和文化息息相关的艺术创造。
高古玉
高古玉指的是战汉时期及其以前的玉器,主要以出土器为多,因此目前高古玉的上拍一直受限。其文化的成分和精神内涵更多,而如今的行情就是打不开,或者说是市场打得太开了。
是不是高古玉,要看材质,要看做工,要看神情等等诸如此类,但掌握其中任何一项技能事实上都会需要大量的积累。老玉料、老工、老样子,新仿的,怎么分辨?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投资者都会有自己的巧妙不同,但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两个字——便宜。怕上当,所以不愿意花大价钱,更何况类似的东西市场上有的是——从史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到战汉玉龙,没有一类古玉能逃得出仿制者的手掌心。而且与过去相比,如今的仿制工艺更加趋于成熟。专业化、区域化、科技化,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更加禁锢投资者投资力度的是高古玉的材质,明清的玉器,所用原料多是新疆和田料,如果买的是一块料好、工好的玉件,就算是新仿,起码就这块料而言,还不至于一无是处。而高古玉器,大多采用的是当时的地方玉,即如今所说的“非真玉”,所以倘若所买是赝品的话,即使是这块料本身也不具备什么价值。
从藏玉对近年来高古玉器的拍卖来看,由于传承有序、年代可靠的古玉实在太少,赝品泛滥,藏家投资谨慎,市场难以形成较热的局面。而高古玉市场混乱,已成积重难返的事实。除非自认为对高古玉的文化价值认识到位了,否则切莫轻易涉足。
明清玉
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刚、刘沧、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明代玉器的类型和宋元时期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装饰品、实用品、艺术品和仿古器四大类。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认真的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玉器,交由清宫造办处加工改制,因此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玉器中常见旧玉后刻花、旧玉新做工。此外,北京造办处、扬州和苏州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
明清玉与其他艺术品一样,也存在着鉴定难问题,包括对艺术价值的把握方面。而许多玉器的投资者将投资的希望寄托在拍卖公司、玉器店等机构,希望其能够提供准确的藏品。艺术品市场如此的火爆,其实很大一部分买家都对艺术品不甚了解,或是冲着某个拍卖公司多年的信誉,或是听信了某几位专家的意见,把多年来攒下的积蓄投注到艺术品上。然而,当自己手里的东西真的想要拿出来出手或转让时,遇到的却是一张张异样的面孔,方才顿悟当初的花言巧语是怎样的无稽之谈,心目中本来崇高的专家原来是怎样的昏庸和势利。因此,这部分投资者也渐渐远离了需要依赖所谓专家的古玉市场,进而转战风险相对较低的和田玉原料和新玉市场。这也就是这几年和田玉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玉
近年,随着藏家收藏观念的变化,玉器市场也出现收藏对象多元化的趋势,玉器的年代不再是人们关注的唯一条件。收藏者对于商周汉魏的高古玉、明清的白玉似乎失去了耐心,对制作精美的现代玉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投资现代玉的优势很明显,第一,价格适中,容易收藏。第二,与传统古玉相比,新玉也易于保养,不易受损,既可作为随身佩带、时时把玩之物,也可收藏投资。第三,现代玉的鉴定主要在于鉴别玉料的好坏,不需特别考虑年代及人工作伪的痕迹,易于收藏。第四,升值潜力不可限量。目前,随着新玉收藏热逐渐升温,在拍卖市场上现代玉也令人瞩目。随着藏家选择日趋宽泛和多元化,以及大众消费者对玉的需求日益增多,现代玉的市场将日益看好。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