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方案获批拉开全行业深化改革序幕——
银行业开掘新一轮发展红利
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因素,均对我国银行业经营造成巨大压力。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5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增幅全部滑落至2%以下;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双升,资产质量风险暴露。在这一背景下,银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寻找新红利
6月16日晚,交通银行公告称,该行深化改革方案已经获批,并明确了未来在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方向。交行深改有望拉开整个银行业深化改革的序幕,也被各界寄予厚望。不过,要真正实现改革目标,释放商业银行活力,还面临不少的问题,比如,民营资本、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如何发挥,员工和高管持股会有怎样的影响,治理结构如何改善,等等。
引入民资不仅为“补血”
在本次交行公告中,“坚持国有控股地位,引入民营资本,积极发挥战略投资者作用”是业内人士较为关注的话题。
申万宏源分析师徐冰玉表示,交行深化改革具有自身的优势。其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外资占较大比例。与其他国有大行相比,交行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少,在股权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也相对较小。
业内专家认为,引入民资不仅是为了给银行补充资本,重点还在于“引智”。交通银行管理层此前曾在业绩会上提出,未来希望通过深化改革,更好发挥除国有股东以外的资本的作用。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说,引入民营资本不是简单补充资本,转换资本结构,而是试图通过这种股权结构优化,可以让民资在银行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现代公司治理是靠股权说话的,目前国有银行也有企业和个人股东,但股权较少,无法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通过提升民资股权比例,民营资本能够拥有更多话语权,继而可以为国有银行带来更多新的经营理念,并在长远发展战略制订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曾刚说。
业内人士认为,除此之外,战略投资者的作用还体现在业务的互补与拓展方面。例如,交行与其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的全球金融合作正持续深化,有望为其转型提供全球金融视野和金融服务能力。
持股计划着眼未来价值
在交行深化改革方案中,关于“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制度”的提法同样引人关注。
实际上,去年交行就已逐步推进高管和员工持股。2014年5月和9月,交行高管和核心管理人员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增持后,公司董事长牛锡明等14位高级管理人合计持有交通银行134.71万股;交通银行省分行、直属分行、海外分行等核心管理人员共计378人合计买入1353.85万股,并自愿将本次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3年。
徐冰玉表示,交行高管已率先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不仅彰显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也拉开了深化改革的序幕。下一步,员工持股计划和考核分配机制改革,是交行推进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所在。
市场人士分析说,商业银行员工持股及高管层股权激励改革若实质推进,将使得员工及管理层利益与公司经营目标更为一致,有助于提升经营效率。
曾刚分析说,员工和高管持股能够帮助银行建立长期的激励机制,后者是目前银行所缺少的。银行是风险滞后的行业,利润当期就能实现,而贷款风险则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暴露出来。在短期的现金激励之外,建立股权激励或者薪酬延期发放的制度,可以让高管和员工在日常经营和长期规划制订中更多关注银行未来的价值,有助于银行长期发展。
另外,曾刚认为,员工和高管持股并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现在的增持是通过二级市场完成的,已经按市场价格进行支付;另一方面,如果股价未来上升,仍具有控股地位的国有大股东也将是最大的受益方。
引入市场化机制优化治理结构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行业的开放度日益提升,竞争将更加激烈,从目前的存款分流、银行业人员流动等方面都可以看出端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有银行适度引入市场化的机制,以适应新的环境。
在本次深改方案中,还提到了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发挥董事会、高管层和监事会作用以改善治理结构等内容。市场人士认为,改进公司治理体系需要建立相互制衡和独立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厘清公司大股东和监管层之间角色重叠,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使现代公司治理“形神兼备”,最终实现改进银行内部经营效率的目标。
曾刚强调,银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深化改革的核心,在于坚持国有控股地位,坚持现有的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尽量纳入市场化的机制,优化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以适应金融市场化的进程。比如,可以通过股权结构优化,形成多方制衡的力量,优化治理结构;也可以在目前的组织管理的模式下,引入一些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以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经济日报 记者 张 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