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私募自主发行是灵丹妙药还是双刃剑?

2015年06月02日 11:08    来源: 中金在线    

  中投在线研究中心 

  自2014年2月7日私募实行登记备案制、私募机构获得“正式”身份以来,原先需要借助信托等通道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便开始走向式微,而私募机构自主发行的产品正快速崛起成为主流。中投在线研究中心了解到,由于投资比例上没有限制,更适合在牛市中发挥私募机构灵活配比、操盘的优势,自主发行的私募产品可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为投资者认可。

  不过,在选择投资产品之前,最好能对这一新兴的私募基金产品有全方位的认识。

  一 法规放行

  所谓自主发行的私募产品,即私募管理人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后,便可以自己做基金管理人发行产品。经中投在线研究中心梳理,其合法地位的获得,有赖于2013年6月基金法修订后将私募纳入监管、以及2014年2月登记备案制度的实施,自此后,私募自主发行产品不再会被看作非法集资。

  2013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基金法对私募业带来三大变化:一是将私募纳入监管、允许私募作为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依法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即可自主发行产品;二是首次规定基金托管人不仅可以是商业银行,也可以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券商;三是首次在立法中首次出现“基金服务机构”这一提法,基金管理人可以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办理基金的份额登记、核算、估值、投资顾问等事项。

  2014年2月7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则是对新修订《基金法》的有力落实,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确立了阳光私募自主发行产品的主体地位。例如,一只股票策略型私募产品,登记后可以获得一个“身份证号”,凭此去开证券账户。例如,重阳投资成立的重阳A股阿尔法对冲基金,由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而不再是投资顾问;同时,这只产品不再需要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通道。而此前私募产品必须借道信托、公募专户、券商资管等通道的托管和监管,主要以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公募基金专户产品等形式存在。

  按新基金法的精神,自主发行的私募产品,只要在一些要件上符合规定,不违反非公开募集、合格投资者制度,基金合同可以由当事人自主约定。

  中投在线研究中心认为,在这一条件下,基金合同成为投资者保障自身利益的主要凭借,且作为合格投资者应具备认识投资风险的能力。

  二 自主发行PK通道产品

  法规上“松绑”后,自主发行产品随即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中投在线研究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内最大的私募自主发行平台招商证券,已托管约3000亿元规模的自主发行私募产品,国信证券平台上有约1700亿元规模的自主发行类私募产品,国泰君安1000亿元左右,全国自主发行的私募产品规模已近万亿。

  自主发行产品为何能如此快速得到私募机构的追捧与市场的认可?中投在线研究中心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将自主发行产品与通道产品进行全方位对比。

  1 降通道费

  中投在线研究中心了解到,以往借助信托或公募专户等通道,需要3‰-5‰的费用,再加上在2‰的托管费,总费用在5‰-7‰左右。而自主发行产品后,通过券商进行托管和其他服务外包,核心客户的费用在2‰左右,省去3‰-6‰的通道费。

  直观一点说,发行一只规模在1亿元左右的私募证券基金,若借助于信托、基金专户、券商等通道,其通道费、日常托管费等在0.6%-0.8%左右,再加上其他费用,发行成本至少在100万元左右,但若通过自主发行,目前业内普遍的费用在0.4%以内,即50万元以内,至少可以节省50%的费用。

  2投资比例上更灵活

  信托、基金专户、券商等通道机构,在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中设置诸多条款,比如仓位限制,不少私募产品合约规定,单只股票不能超过总市值的20%。信托通道在风控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通常单只股票持仓比例不得超过30%。甚至一些风控严格的第三方托管机构,还要求私募基金经理在买入某只股票时陈述购买理由。

  中投在线研究中心认为,这显然给私募机构的投资带来诸多掣肘。目前已经有很多自主发行的产品都是“做单票”, 对于擅长抓牛股的基金经理来说,集中一只持股反而会降低风险,个股限制太严不合适。

  而且,随着中证500、上证50的股指期货的推出,私募产品基本上都有添加对冲策略的需求。但对于新的对冲品种,通道机构在风控、估值等方面的准备都不会尽快迁就私募,但对私募来说,对冲策略意味着业绩,业绩是私募的生命。

  另外,清盘线方面,不少私募产品设定净值跌破0.75即触发清盘条款。据一些私募机构反映,正是这一条款,不少私募产品在2012年市场行情来临之时,未抓住反弹机会。

  此外,固定收益市场上,新品种层出不穷,通道类产品为豁免责任,往往死抠合同字眼,没有明确规定的品种不让投。这在沟通上要费很多时间,且还不一定能沟通下来。

  中投在线研究中心认为,在当前牛市的行情下,私募需要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管理人投资风格在风控和投资上进行个性化设置,自主发行产品显然更灵活。

  3相对投资人数优势

  按照现行法规,单只契约型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200人,投资门槛为100万元,而借助通道发行的私募基金和有限合伙制人数则均不能超过50人。显然自主发行在发行规模上相对占优势。

  4 打通各投资通道

  登记备案制下,私募在自主发行中打通了传统投资与衍生品之间的通道,股票、债券、期货均可以在纳入投资范围。

  中投在线研究中心了解到,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多只纯投资于期货类产品,而这在信托模式下很难想象,目前国债期货等依然没有纳入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

  5资金调拨更快

  当出现期现套利机会时,需要在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调拨资金,如果走信托通道往往要一天时间,因为通道产品多,这样套利机会往往就错过了。而自主发行的产品只需要一个小时。

  三 牛市中获取更高收益

  在当下的牛市中,自主发行产品的灵活性与投资无限制,显然更适合私募根据市场震荡多策略轮动或是进行短期套利,从而获得更高的业绩。

  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前4个月发行的160只股票策略自主发行私募产品中,排名前10位的收益率达到247.23%-97.99%之间,除了6只产品之外,其他产品收益率均在10%以上。前4月平均回报达到43.9%。同期,股票型策略公募专户类产品收益是43.01%,前10位收益率在132.43%-64.46%之间;券商资管类平均回报仅为37.36%,收益率前10位在135.92%-65.58%之间;表现最差的是信托类产品,前4月平均收益仅为36.68%。

  事件驱动策略下自主发行类私募产品今年前4月平均收益为69.73%,远超过信托类的35.73%、公募专户类的29.24%和券商资管类的28.78%。相比之下,自主发行产品显然业绩更加亮眼。

  以下是分别是今年前4个月自主发行私募产品与公募专户私募产品收益率前10名:

  2015年前4月自产发行产品收益率排名前10位:

排名 产品简称 产品类型 成立日期 当前净值(2015-4-30) 今年前4月绝对收益率(%)
1 倚天雅莉3号 自主发行 2014-09-09 2.5931 247.23
2 红动云上1期基金 自主发行 2014-07-04 5.0493 186.34
3 东大对冲1号 自主发行 2014-12-24 2.1900 119.00
4 泰月添富1号 自主发行 2014-12-10 2.1440 117.89
5 谷晟一期 自主发行 2014-08-11 2.9908 116.73
6 鼎力策略对冲一号 自主发行 2014-07-31 3.4570 110.54
7 鸿逸安泰一号 自主发行 2014-12-31 2.0437 104.37
8 智信创富长流1期 自主发行 2014-12-15 1.9946 99.46
9 巨杉净值线1号 自主发行 2014-06-04 2.6930 99.23
10 云起基金 自主发行 2014-11-18 1.7817 97.99
  2015年前4月公募专户通道私募产品收益率排名前10位:
排名 产品简称 产品类型 成立日期 当前单位净值 今年前4月绝对收益率(%)
1 朴信1号 公募专户 2014-12-22 2.1000 132.43
2 弘硕1号 公募专户 2014-09-22 2.2740 130.86
3 弘哲亿信华夏财富1号 公募专户 2015-01-05 2.2740 127.40
4 穗富6号进取级 公募专户 2014-09-25 1.6080 93.04
5 铜爵之强国重器2号 公募专户 2014-12-19 1.9076 91.20
6 嘉实资本颂逸一期 公募专户 2014-09-02 2.4100 81.07
7 安逸持1号 公募专户 2014-11-18 1.9900 76.89
8 清水源4号 公募专户 2014-10-08 1.9950 70.80
9 清水源成长 公募专户 2014-12-08 1.6870 67.86
10 丰大一号 公募专户 2014-11-07 1.6430 64.46

  数据来源:中投在线数据中心

  四 自主发行产品的风险

  虽然业绩亮眼,但投资者不可不了解这一新兴产品仍然存在的风险。中投在线研究中心认为,自主发行下,伴随着没有投资限制这一优势,风控也由私募自身进行把控,在一些对自身投资能力定位不清、风控实力不足的私募机构那里就容易演变成风险,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自主发行的产品对私募实力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私募借助通道发行产品,产品的设计、份额登记、核算估值、信息披露、客户服务等都由通道机构提供,托管业务原来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而自主发行产品需要自己配置资源,如与客户沟通,风控系统的搭建、人员培训等都需要成本,而且由于法律责任由私募自己承担,更需要严格的投入。

  因此,一些刚起步的小型私募,口碑和实力上都不足,仍需要借助通道的权威性、销售能力和运营系统起步。

  其次,由于政策法规上刚刚放行不久,自主发行基金的风险控制系统及交易系统尚在建设期,还达不到银行风控的标准,因此银行未介入自主发行基金的销售。银行渠道过去习惯代销通道型产品,风控压力较小;而且银行要代销产品,必须对基金管理人高度信任,自主发行产品的全套尽职调查成本很高,不仅是证明私募有投资能力,还得确保内部治理、股东背景等都符合要求。

  中投在线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自主发行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在券商和第三方销售机构。由于券商PB业务(主经纪商业务)既可以为私募提供基础服务,包括托管业务下的资金安全、投资清算、净值核算、投资监督服务,还有以往由通道提供的份额登记、系统、估值核算等服务。此外还可以提供交易投研、两融等服务,因此,大量自住发行的私募产品都与券商合作。

  此外,国内阳光私募基金的税收政策依然参照公募基金,缺乏自身独立的税收细则,部分私募基金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

  综上所述,中投在线研究中心认为,未来随着私募产品的规范化发展,对冲与套利等手段的成熟,自主发行将顺应市场需要而发展。对投资者来说,风险激进型可在这轮牛市中,通过自主发行的灵活策略设计高收益产品;同时也要注意它可能存在的风险,谨慎选择有品牌与实力的机构发行、并具备风险对冲手段的产品。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