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视线
财经人士 曹中铭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此轮牛市行情,融资余额的规模是不可能达到近2万亿的高度的。自两融业务开展试点以来,特别是转融通实施后,两融业务的规模逐步膨胀。但此前要提升千亿元的规模,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牛市行情改变了这一“传统”,当去年市场火爆,融资余额的规模以一个月1000亿的增长速度引发市场惊呼时,没有想到的是在突破万亿大关后,其增长速度又“被提速”。
融资融券的规模从“零”开始,到融资余额突破万亿,再到接近2万亿,市场一直在测算,以目前券商的资本金状况,其“天花板”到底在哪里?对此,不同的券商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如申万宏源认为,根据最新的券商净资本监管要求规定,两融余额的天花板在3.1万亿左右。而国泰君安认为,两融/流通市值的比例最高可到5.5%,再考虑净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约束,静态计算A股两融规模上限为2.3万亿元,若考虑市值因素,两融需求上限为3.6万亿元。相对于这些券商的乐观测算,目前融资余额的规模至少还有万亿的增长空间。显然,如果融资余额真的能再放大一万亿以上,那么无疑将非常有利于目前的牛市行情。毕竟,A股的牛市都是靠资金推动的。
券商忽悠融资规模,背后显然亦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券商测算出融资余额的天花板为2万亿,意味着融资余额不可能再增长,那么对于当前的牛市行情,特别是对于投资者心理上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即使是监管部门力挺慢牛,牛市也有提前夭折的可能。如此,券商将无法从融资业务中获取更大利益。如果券商通过测算把融资余额进行放大,实际上有稳定投资者信心、让牛市继续进行下去的意图,而券商亦可实现两融业务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某些券商频频忽悠融资余额的规模,其实也是有其利益诉求在里面的。
但融资余额的规模不可能无节制性地上涨,特别是当其规模越来越大时,也意味着市场出现踩踏风险在增加,而这却是每个市场参与者必须考虑到的。事实上,融资风险在市场上早已呈现。如昌九生化因与赣州稀土的资产重组没有成行,导致昌九生化的股价大幅下跌,并导致诸多融资盘出现爆仓,其投资者遭受到惨重的损失。因此,对于融资盘爆仓的风险,特别是可能出现的踩踏风险,投资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目前的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这也是融资盘可能出现踩踏风险的另一根本原因。对于融资融券业务而言,片面地发展其中一项业务而忽视了另一项业务的发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也不利于市场风险的防范。另一方面,这也是某些券商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忽悠市场的缘由。笔者以为,对于券商的两融业务,在目前融资余额规模已近2万亿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融券业务已时不我待。虽然监管部门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关于促进融券业务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但仅有通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一切的一切,重在落实到位,而不是只有虚幻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