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股市"改革牛"能否打破金融资源的"银行式"垄断

2015年05月20日 07: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朱宝琛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从过去的支持国企改革彻底地转向引领技术创新;风险投资、PE投资方兴未艾,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三板市场或许是将来中国创新的金融摇篮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的速度不断加快。截至《证券日报》记者发稿时止,证监会已核准143家企业的IPO计划;5月份第二批新股的核准批文预计在23日前后下发。

  “这是扩大直接融资最重要的体现。”财富证券首席分析师赵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经济结构调整无疑应包括融资结构调整,即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间接融资比例。资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大有可为。

  我国的直接融资体系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私募股权市场、民间直接融资和互联网融资等几个部分。其中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成熟,交易证券数量较多,交投活跃,监管框架相对完善。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使得相当一部分投资活动具有“试错”和高风险特征,因此要求投资来源具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虽然经历了快速扩容与发展,但无论从直接融资的广度(规模)或深度(比重)来看,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仍显落后。更重要的是,从“质”的规范性来看,我国直接融资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些问题可能直接阻碍直接融资市场的做大做强。

  从存量规模来看,截至2014年底,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37.26万亿元,全国债券市场托总管量35.32万亿元,银行贷款余额86.79万亿元,直接融资存量规模比重仅45.5%,远低于同时期境外主要经济体60%的最低水平。从增量规模来看,2014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总额16.4万亿元,其中,以股票与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2.8万亿元,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仅为17.2%。

  融资难、融资贵是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对于化解这一难题,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8月发布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那么,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是否能打破金融资源的“银行式”垄断?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除了开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也在开展新的业务,这从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可见一斑。

  “现在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比例不超过55%,由此不难看出银行的业务结构也在改变。”赵锡军表示,但总体来讲,“银行式”垄断正在被逐渐打破。

  他同时表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直接融资发展得会更好,这是肯定的。“关键是由谁来做,这就要看谁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强。”

  在第一创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看来,通过发展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可以将原来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垄断金融资源,通过投资银行化和互联网化的分散匹配机制,更好地实现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对接。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主板市场和债券市场门槛显得过高,最现实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满足不同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赵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但他同时也提醒,企业要想在资本市场融资,就需要充分披露企业信息,要求企业接受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练好内功。

  “企业只有不断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财务规范和信息透明度,才能为直接融资奠定基础。”赵欢表示。

  彭兴韵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扩大直接融资不仅仅是股票或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张,更是通过股票和债券发行结构的变化,使金融资源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转型与打造新引擎的时代要求,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油助力”。因此,扩大直接融资,需要股票市场功能顺应经济新常态而做出必要的调整。

  “创设符合中国特色的金融结构体系,需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改变间接融资太过强势、直接融资太过弱势的格局。”董登新表示,要借助利率市场化、IPO市场化、发债市场化的利器,推进银行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统一与融合、健康与规范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整个金融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满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时代需要,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