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华汇嘉董事长王卫东:与泡沫共舞

2015年05月15日 12:07    来源: 财新网    

  上个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国,掀起了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有一部分人选择走出党政机关办实体,也有一部分选择下海经商勇闯资本市场,北京新华汇嘉董事长王卫东对前者浅尝辄止,后投身证券市场,深耕多年,经历了牛熊几番轮回。

  “2005年股票市场低迷的时候,也短暂涉足过房地产市场,但从未再考虑重回制造业。刚刚走出体制的时候办过塑料厂,没有成功,发誓不再做制造业。制造业太苦了,90年代还是半市场化的时代,做实业供应短缺,买货要靠关系,卖货要背三角债,太艰难!”王卫东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追忆往昔,感慨地说。

  王卫东,北京大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硕士。1993年王卫东任职于广发银行海南证券部经理,彼时沪深两大交易所正式运行没多久,券商营业网点属于稀缺资源,设计严格且需要审批,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以及海南。

  1993年资本市场处于熊市阶段,政策上提出银证分业经营。当年年底广发证券从广发银行证券部独立出来,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兼并和收购。1995年底,广发证券收购浙江证券海南海甸岛证券营业部,开创了券商之间营业部并购的先例,王卫东带领团队完成收购后担任营业部经理,随即股市走强,广发证券当年即赚回了收购成本。

  王卫东早期个人操作的第一只股票是皖美菱A,投资成绩是止损出局。1994年王卫东开始在营业部负责自营盘,1995年其营业部承销中科健配股,运作了一把中科健A2权证,“赚了几千万”。1998年被调到公司自营部和理财部担任投资经理。

  在资本市场扑腾了几年之后,2004年王卫东跳槽到了华龙证券理财投资部担任总经理,随后几年历任新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新华优选成长股票基金基金经理。

  2008年7月,王卫东所在的团队新华基金发布了第二个基金产品,他选择了在1664点建仓,当时很多基金认为市场会跌倒1000点。由于建仓与操作得当,2009年基金业绩翻番。“当时我们预判了这波反弹,即便没有四万亿的刺激”。

  逆势而上,顺势而为,王卫东股海几度沉浮,同以往所经历的牛市相比,2014年下半年开启的这波牛市有何不同?他的选股逻辑是什么?如何看待目前以及未来市场的走势?对于跑步入场的“新韭菜”们有何建议?作为公募“奔私”的一员心路历程又是怎样的?就这些问题,财新记者近日专访了王卫东。

  财新记者:有些人喜欢把2014年下半年开启的这波牛市与2007年的市场行情比较,你怎么看?

  王卫东:不像,2007年的行情是盈利增长、业绩推动的,当时货币政策是逐渐紧缩,现在是反过来的,经济低迷,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现在的行情跟1996年很像,第一、经济都是往下走,很多企业负增长很多,远远低于预期;第二、货币宽松;第三、政府推动,政策支持,一再强调经济转型、产业调整。

  类似的炒作在A股市场并非没有先例。我现在还记得2000年春节后所有触网的股票开市连续三个涨停。1999年到2001年那波是PC互联网,现在是移动互联网。2014年年底我就提出,80%的企业都会触网转型,早触网早受益,资本市场就会爆炒。

  现在的风声比当年更大,现在是总理站台,“互联网+”是最大的风口。

  财新记者:风口泡沫多吗?

  王卫东:TMT概念股肯定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但是牛市最后阶段全市场都会出现泡沫,它只不过是先走了一步。

  泡沫归泡沫,赚钱归赚钱,没有一点泡沫怎么赚钱?A股市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占少数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肯定有一部分公司是通过“互联网+”提高了效率,但是现在很多企业还是讲故事,无法真正落实到业绩上。这种情况投资者怎么对待,索罗斯说了,在公众识别真相之前,及时退出才能赚钱。不过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执行并不简单。

  财新记者:“互联网+”转型的口号已经泛滥成灾,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王卫东:现在转型最彻底的是什么都没有的公司,穷光蛋包袱小,逼上梁山。他们的转型最彻底,口号喊得最响,没有后顾之忧。但是A股牛市一直存在越烂的公司股价涨得越凶的现象。这样的公司到后面我都不敢跟了,年纪大一点,还是希望能投资有一定安全边际的公司。

  财新记者:在这种先讲故事,再图转型,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您觉得那些可以看做“互联网+”的安全边际?怎么去寻找这种安全边际?

  王卫东:现在市场炒作互联网+的公司转型,大家难以判断其未来是否成功,投资的逻辑就是暂时“无法证伪”,甚至和VC投资的方法比较类似。但大家揣着明白当糊涂,都想在泡沫破灭前退出,谁也没指望等到未来转型成功时。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投资原来主业优秀的公司,用“互联网+”提升效率,即使互联网+不是很成功,也有主业托底。再说,你原来主业都做得稀巴烂,凭什么相信你把新的行业做好。

  2000年时记得一次在上海黄浦江边和朋友喝茶,他郑重地和我说:“现在除了互联网,什么行业都没有前途了 ”。后来呢,泡沫破灭了,当年热炒的互联网三剑客“上海梅林、海虹控股、综艺股份”一地鸡毛,倒是所有的行业都用上了互联网,完成了“水泥+鼠标”的过程,很快移动互联网也会成为企业的“标配”,享受高估值的时间不会太久。

  财新记者:怎么看待这波牛市中90后投资者涌入的现象?

  王卫东:无知者无畏,现在什么烂股票不管多高价都有人买。2007年在中石油上套牢的投资者现在还没有解套,前些天股市4500点的时候,买南北车、中铁的基本都是新股民。我没听说资深老股民买这些票的。

  每轮牛市里都有新韭菜,有新韭菜,才能有大牛市,否则就是存量博弈,现在就是大量80后、90后汹涌入市。不过现在资金有限亏点没关系,就当交学费,钱多的时候再这么亏,就大伤元气了。

  财新记者:在大家都不看基本面的情况下,还存在理性的投资策略吗?

  王卫东:改革牛加转型牛,这个是股市的推动力,对于投资人来说就是围绕经济转型找投资机会。一方面我们要找的就是传统行业跟新经济的融合,也就是“互联网+”;另一方面,无论互联网多么火,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格局不会改变,制造业要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机器替代人是一个大趋势,克强总理提出“中国智能制造2025”,智能制造甚至包括机器人、无人机方向,也是我们的择股思路。此外,整个社会由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型,环保健康、美丽中国等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现在沪指已经从2000点涨到4400点了,人民日报说4000点牛市的新起点。现阶段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实地调研和分析财务报表都要做。但股价飙上去之后,很多人其实是不看基本面了,因为“这个时候还看基本面,只能输在起跑线上了”。现在有些投资人胆子越来越大,买的个股越来越烂,偏偏烂公司越涨越凶。但是未来牛市结束、大潮退去、水落石出之时,才能看出来谁在裸泳。

  改革创新和经济转型都需要一个长牛慢牛,但牛市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市场上涨过快,人心浮燥,管理层和部分媒体也在不断提示风险,希望大家对投资收益率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投资理财的心态去分享牛市的过程,让牛市走得更健康。人健康才长寿,牛市健康才长久。

  财新记者:你个人判断,目前的市场是处在山坡上还是快接近山顶了?

  王卫东:从资产证券化角度看,目前中国证券券化率仅有80%,未来仍有数倍空间。从居民资产配置角度看,目前中国老百姓的股票资产可能只占5%,按照美国的标准,股票可以占30%,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到顶肯定是还没到的,1996年到2001年那波牛市的动力是国有企业转型,这波转型我估计得有五到八年的时间,牛市可能会对应着这个来。

  1996年到2001年大盘涨了4倍,如果按照这个算,这轮或许能达到七八千点。如果按照2006、2007年这波估算,就有6倍的增长空间了。其实创业板已经上涨6倍了。

  财新记者:上周大盘在监管控制两融、新股抽血、获利抛压下剧烈震荡,本周又因为降息刺激出现大幅反弹,您怎么看待未来中长期市场的走势?

  王卫东:未来市场或将出现分化,指数越来越高,震荡也会越来越大。鸡蛋要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还要看篮子够不够结实。

  做投资除了考虑基本面,还要充分注意市场情绪。为什么放着几倍的银行股不去买,要买上百倍的创业板呢?因为创业板是新东西,中国人喜欢炒新,“新盖的厕所都三天香”,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创业板多是流通市值相对小的股票,很容易炒高,我们两三个基金经理一看好,大家一买,股票就飞起来了。银行股盘子大,必须有大部分投资者认同,没有参与过市场博弈的很难理解。

  财新记者:目前各路闲散资金如银行理财、配资入市,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王卫东:在货币超发的背景下,货币本质上是在不断贬值的,这正好说明了老百姓非常聪明,纷纷将资产投向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配资入市不就是一拨人把钱给另外一借拨人买股票吗?风险控制不好,牛市也会亏钱的。

  财新记者:从王亚伟到王卫东,王茹远到于鑫,曾经叱咤于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们陆续“奔私”。2014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到213人,2015年公募队伍继续折损。做公募和做私募有什么区别?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王卫东:从投资本质来说,没什么差别。做公募的时候胆子大一点,现在做私募总是要考虑回撤的问题。做公募的时候吃得饱睡得香,做私募了感觉压力更大。

  但是还是愿意从公募转到私募。这个市场很大,未来最大的财富市场就是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越来越多,PE市场会越来越被新三板取代,VC的市场也很小。二级市场是一片蓝海,朝阳产业。虽然我们做得很累很辛苦。未来还会做多久我不知道,巴菲特八九十岁了还在做,我还早。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