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业务近几年发展迅猛。据悉,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已达2.92亿,较2013年底增加3558万人,半年度增长率12.3%。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2%。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支付手段和信用中介,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心态可以说是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工商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始是不屑一顾,接着是将信将疑,再者就是惊慌失措,现在是亡羊补牢。”
其实,我国网上银行产生的时间并不晚,自 1996年招商银行开通了“一卡通”网上业务,国内网上银行的序幕就此拉开。到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紧随其后,逐步涉足网络银行业务,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的竞争号角也正式打响。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目前银行网络业务的现状还是存在手段少、业务量小的尴尬。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巴巴、腾讯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的冲击开始显现。以前,我们很少提过要抓存款,直到去年,抓存款对我们来说变得尤为重要,这是以前不曾有的。”一位建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银行最早的理论是’二八理论’,20﹪的高端客户给银行带来了80‰的利润,80‰的普通客户带来的利润为20‰。但由于互联网金融门槛低的特点,普通客户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可以参与其中,积少成多也是很大的资金量。所以这个比例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了。”
不过,当被问到第三方支付是否对银行构成威胁,两者是否是竞争关系时,上述被访对象表示答案并不绝对。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早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布会上指出,“对工商银行而言,真正的挑战并不来自于跨界竞争者,而是我们自己能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以创新进取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新趋势。”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主体,即使第三方支付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也并不能在短期内撼动其地位,而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缺失,或许只是利益链条中的一部分,现在发力想要赶上也并非不无可能。
就拿工行此次发布的“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来说,主要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三大平台,不仅包括B2C、B2B模式,还包括专属客户经理的个性化等多项金融服务和拥有电子账户开立、存款、投资、交易等核心功能的银行直销平台。据了解,仅“融e购”电商平台对外营业14个月的时间,注册用户就已达1600万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元,交易量进入国内十大电商之列。
而建行的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我行创新推出的‘聚财’产品就颠覆了按存款时间计算利息的传统方式,此产品采取的是以利息基数分档计息的方式,满足客户随时取走的需求,非常受炒股等不确定何时抽走资金客户的喜爱。”
即便大型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仍需从多方面完善网络金融体系,工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客户体验度,主动提供产品加强客户忠诚度;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员工行为,迅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
而建行工作人员也表示,其实银行的客户端已经日益完善,很多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的功能银行也有,只是不被消费者所知悉,因此加强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