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人银行客户数量来看,中国银行有7.4万名“粉丝”,成为客户数最多的银行,其后依次为农行和工行
在财富金字塔的塔尖,上市银行的争夺更为激烈,目标则是高净值客户。从2014年年报的数据来看,招商银行已经在管理资产总规模和户均管理规模两项指标上稳坐头把交椅,江湖地位得到巩固;而中国银行则凭借7.4万名“粉丝”,成为客户数最多的单项冠军。
比较有趣的是,与以往银行努力寻求线上发展不同,在财富管理业务的激烈争夺中,互联网公司开始落地并“插足”争夺高净值人群。当拥有强大品牌美誉度的银行和拥有强大客户体验的互联网公司聚首,这场塔尖上的争夺将如何演绎无疑更具看点。
上市银行开打
“富人争夺战”
如果说前几年私人银行业务只是少数银行的“专利服务”,目前已经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业务的发展。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2014年的总规模排名中,招行以7526亿元,首次超越工商银行并夺得行业“一哥”的地位,工行、中行和农行的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紧跟其后,分别为7357亿元、7200亿元、6400亿元。
而且在体现“能效比”的户均管理资产规模指标上,招商银行已经成为第一名,户均资产为2289万元;其后依次是工行的逾1700万元和民生银行的逾1600万元。
从私人银行客户数量来看,中国银行有7.4万名“粉丝”,成为客户数最多的银行,其后依次为农行和工行。
事实上,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得风生水起的银行不仅包括上述几家,16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以上都在年报中将笔墨用于描述私人银行业务。但是,《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财报中均未披露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状况。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私人银行普遍采取大零售模式,只能影子考核,较难计算出准确盈利。”
互联网金融
也紧盯“高富帅”
有时候竞争不仅仅来自行业内,银行私人银行所承担的财富管理职能目前遭遇到了互联网金融巨头的挑战。
4月28日,互联网金融龙头宜信公司打造的财富管理品牌体验店在青岛开业。在媒体提问环节,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不可避免的被问及“与银行的私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众多的财富管理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公司究竟有何优势?”
唐宁的观点有些出人意料,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我觉得从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来看,目前的管理机构应该说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评价一个财富管理机构,应该看它所覆盖的资产类别,所推介的服务的丰富性,例如固定收益类、私募股权、另类投资、海外保险保障等等覆盖的丰富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纬度”。
唐宁指出,“传统的金融服务有很多的权益尊享,包括高尔夫球、机场的红地毯、等待区等等,这些其实只属于补充性的作用,更多的客户在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是和财富管理、金融、资产配置真正相关。”
事实上,紧盯财富管理的互联网公司并不仅仅包括宜信,此前已经多个互联网企业寻求借助“线上数据+线下服务”模式进军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产品成败的关键在于差异性。
唐宁透露,“青岛的体验店是宜信公司的第一家财富管理体验店,在倾听客户体验、理解客户需求后,未来宜信在全国各地也会有更多的体验店落地,其成功模式应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