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大根基支撑“红五月” 短期震荡是牛途歇脚

2015年05月04日 07: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张晓峰

  分析人士表示,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变和改革红利驱动下,市场强势格局仍将延续

  五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周,沪深两市持续震荡整理,且量能不断萎缩,沪指失守4500点,市场多空分歧逐步加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行情进入5月份,“五穷六绝”的股市魔咒开始游荡在4500点上空,并由此更加引发了市场对后市的担忧,但分析人士指出,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基础设施项目等多方面,对“稳增长”进行全面部署。因此,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变和改革红利驱动下,市场强势格局仍将延续。

  四大利空制约节前行情

  五一节前,市场呈现出连续震荡调整态势,以至于市场没有实现4月份的完美收官,其主要原因还是缘于近期的利空发酵。

  首先,券商降低杠杆动作。包括中信证券等大型券商调整了融资标的的折算比例,很明显的一个动作就是降低杠杆比率。

  其次,国企改革合并预期降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4月27日双双涨停,当日晚间发改委以及相关的公司便发布公告称并不存在石化双雄合并的可能性,受此影响“两桶油”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连续下跌,不仅拖累了大盘的运行,同时也打击了市场对于国企改革合并的预期热情。

  第三,节日情结显现。经过前期市场的持续飙升后,部分个股在小长假前出现了明显的筹码松动,节前获利了结的套利心态明显。尤其是前期领涨的核电、“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概念个股(如中国一重、上海石化等)纷纷回落,龙头个股的示范效应减弱,制约了市场人气。

  第四,新股发行节奏将加快。5月份新股发行一月两连发,而且中国核电即将IPO,中字头的大象也出现了回调。有观点认为,从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可以明显的看出管理层调控牛市,使疯牛转慢牛目的越来越明确。

  宽松预期和改革驱动仍在

  尽管节前市场出现了持续的剧烈调整,但支撑本轮牛市的两大主要根基依然存在,并且预期会日趋增强。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国7%的经济增速创出近年新低,并逼近“7%左右”这一全年控制目标。在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基础设施项目等多方面,对“稳增长”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明确了稳增长的核心依然是稳投资,其中重要抓手就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此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与此同时,4月28日午间,证监会发布消息,提醒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要做足功课,理性投资,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牢记股市有风险,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尽管这已是4月份以来证监会第四次提示股市风险。但整体来看,管理层呵护股市的态度显而易见。除了有深港通等政策利好外,在4月中旬,强调加强融券业务后一天,证监会就加班说明,称绝非想要打压股市,挽回市场人气;而对于印花税、资本利得税等传闻,证监会同样在第一时间内辟谣,关心程度可见一斑。此外,目前证监会对股市的控制也更加市场化,例如加快新股上市节奏、打击违规交易等,目的都是希望牛市慢下脚步,更加理性。

  综合来看,经历了大幅上涨后面临几大压力之下市场出现一定的调整实属正常现象,短期出现阶段性的整理似乎已经达成市场共识。不过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牛市远远没有结束,震荡整理不会影响牛市根基,仅仅是牛市的中途歇一歇脚。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反弹根基牢固 蓝筹价值凸显      2014年08月11日
  • · 新牛市到来 十年大牛市or万点不是梦      2015年03月18日
  • · 市场根基牢固 成长股基趁势调仓      2014年08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