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存款保险条例落地 机构强推两类品种11只个股

2015年05月04日 07: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吴 珊

  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存款保险条例》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酝酿已久,市场已经有所预期,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将使得银行对于客户存款完全刚性兑付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面临重构,银行存量客户的风险偏好会有所提升,或使部分存款转而流入保险、券商等非银机构,看好未来大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由于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股市增量资金入场,目前股市财富效应明显,预计流入股市的资金量将会加速,更加利好券商板块,而政策的出台将会使银行股出现分化,不同类型的银行股基本面也会由于存款成本的升降而发生变化。

  那么,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对金融股进行配置呢?《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和整理券商研报筛选出较为典型的几种建议供投资者参考。

  首先,存款保险制度会对银行业造成分化。中信建投指出,按照2014年银行业数据测算,假定费率预期在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三左右。按100万亿元存款算,需缴纳200亿元到300亿元给存款保险基金。2014年,银行业净利润1.6万亿元,如果2015年实现零增长,200亿元到300亿元支出,相当于降低2015年净利润1%至2%。具体对各家上市银行的业绩负面影响有差别,其中对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的净利润负面影响相对较大,接近2%,而对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负面影响较小,低于1.4%。当然这种测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存款结构、差别化的存款保险费率费这些因素。此外,对于资本充足率、不良率低、拨备充足的银行,其存款保险费率相对较低,因此存款有可能从中小型银行向大型银行迁移。

  而正是由于存款保险制度如期落地,银行股面对的风险点得以释放,资产负债表改善,对银行风险预期有所好转,银行股估值体系重构将逐步展开,估值回升。中信建投表示应加大银行股配置。银行板块政策性行情启动,估值抬升的内涵在持续丰富。除了债务置换、业务分拆,混业经营外,估值抬升又多了一个动力房地产信贷松绑。重点推荐: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

  其次,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将促使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更具多元化,不再仅以存款的形式持有资产,将增加多元投资标的,以债券和股票等形式持有资产。方正证券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利好非银板块,继续强烈看好券商。个股方面,建议关注以下标的:1.估值洼地券商,具备股权激励预期以及H股融资预期,有补涨需求的广发证券;2.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券商, 华泰证券及国金证券;3.短期业绩高增长且有定增和股东股权结构改革事件催化的光大证券;4.受益于创新政策的大券商,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5.国企改革概念渐热,建议关注基本面支撑且有国企改革预期的国元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券商提到的11只个股在4月份就有所异动,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4月份,平安银行、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累计涨幅在10%以上,分别为28.36%、22.21%、21.54%、17.34%和17.02%,交通银行(8.29%)、国元证券(5.72%)、中信证券(4.69%)、广发证券(1.11%)也均在4月份实现上涨,而华泰证券和国金证券虽然微跌1.65%和2.4%,但仍分别获得22家和17家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

  11只个股行情一览

  证券代码 证券名称 最新收盘价(元) 4月份涨跌幅(%) 评级买入家数(近30日) 评级增持家数(近30日) 评级

  000001.SZ 平安银行 16.70 28.36 12 10 22

  600837.SH 海通证券 28.61 22.21 17 11 28

  601788.SH 光大证券 33.91 21.54 8 8 16

  601818.SH 光大银行 5.55 17.34 5 9 14

  600036.SH 招商银行 18.22 17.02 13 8 21

  601328.SH 交通银行 6.92 8.29 8 7 15

  000728.SZ 国元证券 36.23 5.72 6 8 14

  600030.SH 中信证券 34.36 4.69 13 12 25

  000776.SZ 广发证券 28.21 1.11 9 8 17

  601688.SH 华泰证券 29.13 -1.65 12 10 22

  600109.SH 国金证券 24.90 -2.40 6 11 17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