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的六年间,包括五大商业银行在内的16家上市银行向A股168家上市涉煤企业累计发放5508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而近两年煤炭经济下行态势持续,目前煤企亏损面在80%以上,银行信贷资产违约风险激增,一些煤炭大省的金融机构已经频现风波。这是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创绿中心最新研究报告《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下称《报告》)中披露的信息。
业内人士认为,为实现国内能源转型和2020年前达到煤炭消费峰值的最优控煤目标,中国应形成一套支持控煤的金融政策体系,分四类制定涉煤信贷准入门槛,使得银行对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贷款额度控制在240亿元,并建立多层次的绿色信贷制度和组织体系,设立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
“过去7、8年国内70%的信贷资金投在了涉煤企业,近两年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行业整体形势比较严峻,企业的信用等级被下调,银行信贷资产违约风险比较突出,一些金融机构表外贷款已经发生了一些违约,他们开始对煤炭行业采取审慎放贷的政策。”创绿中心政研部主任白韫雯透露。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煤炭经济下行态势已持续35个月,90家大型企业前2个月亏损了131亿元(去年同期利润112亿元),亏损面80%以上(只有19家企业有利润),减发工资、欠发工资的现象越来越多,且这种煤炭经济低位运行态势短期难以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佳认为,目前中国以煤为主的高碳、高污染的能源消费模式正向着煤炭清洁化、减量化与替代化的方向转型,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重中之重就是控制煤炭行业信贷,建议对研究制定涉煤行业信贷准入政策,建立涉碳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对涉煤行业信贷分为积极进入、适度进入、维持、限制进入四类。
《报告》测算显示,在GDP增速保持7.5%的基础上,为防控投资风险和资本搁浅,如果银行对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贷款额度控制在240亿元(约为2013年水平的40%)以内,则有望在2020年将煤炭生产量控制在38.56亿吨内,依据相关研究采用煤炭生产量占消费量95:100的比例,则可以实现2020年前达到煤炭消费峰值(40亿至42亿吨)的目标。
与此同时,建立多层次的绿色信贷制度和组织体系,提高绿色信贷的市场准入门槛,并且设立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中介结构建设。“人民银行提出未来尝试建立绿色银行、生态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政策性的融资活动。”白韫雯透露说。